杭州高新區(濱江):守正創新 在干事創業中創造美好未來
- 杭州寫字樓網
- 2019/8/13 15:57:51
(原標題:守正創新,在干事創業中創造美好未來 記者:孟嬌 報道組:余小平、宋桔麗)
發展出問題,改革做文章。謀劃濱江的美好未來,是一場“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重要考試。
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實現增加值505.1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74.3%,占比居全市各區縣首位;累計引才17525人,新引進“5050計劃”項目59個;新增上市公司2家,新增企業申報8家,科創板受理企業數量居全省首位……2019年上半年,高新區(濱江)“成績單”,用一系列頗具含金量的數據,展示了該區正朝著高質量發展不斷邁出的堅實步伐。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使命在前,責任在肩。在8月12日召開的濱江區委五屆七次全體(擴大)會議上,濱江區委提出,除了已經全面啟動的“數字經濟三年行動計劃”,還要加快研究出臺產業國際化、全域城市化、全域景區化、干部隊伍建設、未來社區建設、居民健康建設、高標準校園建設等一系列三年行動計劃。
濱江區委書記詹敏表示,濱江將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委決策部署,在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緊扣市委“六大行動”,緊盯2022年亞運會,緊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機遇,強化守正創新、揚長補短,著力提升防范和化解風險能力,動員全區上下在干事創業中創造高新區(濱江)的美好未來,為杭州“干好一一六,當好排頭兵”貢獻力量。
以數字經濟為“核心引擎”
打造經濟高質量中高速發展的良好生態
自4月25日,該區全面啟動“數字經濟三年行動計劃”以來,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增長16.6%,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的98.1%和78.3%。
這意味著,數字經濟作為高新區(濱江)經濟發展的“核心引擎”,不斷推動產業結構持續優化,也投射出該區以數字產業為核心的高質量經濟發展實力。
7月22日,虹軟科技成為首批科創板上市企業之一,在上交所“敲鐘鳴鑼”,成為今年高新區(濱江)的第二家上市公司,可喜的是,該區還有8家公司進行了上市申報,科創板受理企業數量居全省首位。
自建區以來,高新區(濱江)一直堅持以信息產業作為重點發展方向,打造了一條比較完整的數字經濟產業鏈。而高新區(濱江)還在公共技術平臺、服務平臺和研發平臺的打造方面提前布局,推動關鍵節點的技術創新。
5月6日,在北塘河畔,安恒、當虹科技等多個企業與北航簽約共建9個聯合實驗室,加強校地合作,提升區域創新能力;6月4日,杭州高新區(濱江)知識產權綜合服務中心正式啟動,更是該區在獲批我省首個國家知識產權服務業集聚發展示范區后,推動知識產權服務再次“提檔升級”,依托該中心打造“立足濱江、服務省市、示范全國”的知識產權服務體系。
成績令人鼓舞,挑戰也不容忽視。高新區(濱江)提出,落實新發展理念,就是要把穩增長與防風險結合起來,持續打造充滿活力的產業創新生態、高效便捷的政務服務生態、眾人青睞的人才發展生態,確保經濟持續高質量中高速健康發展。
持續創造一流營商環境,扎實推進“走親連心三服務”活動,堅持“百名干部聯千企”制度,縱深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深化“店小二”服務理念,研究落實更多惠企惠民舉措和利好政策,堅持做到隨叫隨到、服務周到、親清精到,營造擔當作為、干事創業的創新創業氛圍。
堅持人才核心地位,堅持科技創新先行。充分用好人才新政30條,實施好新一輪“5050計劃”,大力推進博士后人才倍增計劃,擦亮“人才安居”金字招牌。加強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加強“政產學研用”協同,加快推進北航研究生院和北航創新研究院建設,加速創新技術項目市場化落地;加大與中科院長春光機所、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等高校院所合作。大力支持“場景”創造,加強“四個濱江”應用供給,加快推出一批包括“未來社區”、5G示范應用、智慧治理在內的應用場景模式。
狠抓產業平臺建設,創新推進“新制造業計劃”。全面優化五大平臺功能定位;積極推進高新區富陽特別合作區建設;聯動實施“標準地”和“畝均論英雄”改革;積極借助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等先進技術提供工業綜合服務方案,打造智造供給小鎮,賦能工業制造;大力實施省市縣長項目“152”工程,確保落地一批、開工一批。
此外,高新區(濱江)還提出加大金融扶持力度,鼓勵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比如,要用好用足1+X產業政策、充分發揮產業扶持基金作用,用好民營企業發展的“新11條”;加快企業上市培訓和梯隊建設,力爭有更多企業登陸科創版,加快打造上市企業的“濱江板塊”等。
社會治理狠下“繡花功夫”
打造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的高品質幸福生活
眼下,濱江全區范圍內安置房小區智慧化改造的大幕正熱火朝天地展開,以火炬小區為例,除刷臉進小區外,小區內的井蓋、消防通道和充電樁統統因物聯網技術“活”了起來,讓居民更有安全感。
“濱江是杭城最宜居的地方之一,美麗干凈,生活便捷,走在馬路上精神爽朗。”濱江居民錢惠航發在朋友圈的一席話,更是讓無數新老濱江人產生了強烈共鳴。
打造“宜居濱江”,高新區(濱江)狠下“繡花功夫”。出生“一件事”多證聯辦,全面開通“先看病后付費”信用就醫,居民在“家門口”享受優質醫療服務……高新區(濱江)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正推動向民生領域延伸。
民生福祉的改善,直接關乎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接下來,高新區(濱江)將持續推進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堅決化解信訪矛盾糾紛,營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深入推進“五大文明行動”,特別要強化移風易俗和文明新風尚,研究落實垃圾分類新舉措,提高人人參與的意識,推進垃圾減量和環境提升。推動網格化全覆蓋,完善基層治理“四個平臺”建設,確保“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區”。持續優化民生保障體系,高水平推進教育事業發展,今年要出臺校園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教育優質資源均衡發展實施意見,持續推進健康濱江建設,探索居民健康檔案管理辦法,研究出臺養老事業發展五年規劃,全面推行安置房品牌開發商總包代建模式,加快回遷安置進度,努力讓原住民更快享有城市發展帶來的紅利。切實推進“未來社區”建設,提高社區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打造社區品牌,讓濱江人享有高品質的幸福生活。
同時,切實優化基層治理方式,建立健全社區社工走訪聯系群眾制度,提供新時代密切聯系服務群眾的濱江樣本;全面構筑智慧城市治理構架,把城市大腦作為濱江主攻方向,打造惠城惠民惠企的智慧大腦示范樣板。
以城市建設回應“民眾期待”
打造“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新型標桿
春夏之交,在井山湖農耕文化園,麥田依山賦形,泛著金黃麥浪,它代表著濱江原住民的依依鄉愁;前不久,工業遺址公園的兩個大“圓柱”以嶄新面貌矗立在錢塘江邊,它是上個世紀濱江人的奮斗留念;就在8月11日,奧體中心“大蓮花碗”迎來首秀,它以開放的姿態迎接萬名觀眾,成為濱江時尚生活的新地標……
日新月異的城市面貌,既是城市經濟文化發展程度的綜合展示,也是城市管理者能力水平的集中體現,代表著一座城市的競爭力和人民群眾的生活品質。
加快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機遇就在眼前,2022年亞運會已經進入“倒計時”,如何抓住“窗口期”,進一步完善、優化城市建設管理體制,不斷提高城市宜居程度,提升群眾幸福指數,回應群眾新的期待?
此次濱江區委全會提出,主動融入國家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全面貫徹落實大灣區大花園大通道大都市區建設,堅持規劃先行和改革先試,全力推進全域城市化與全域景區化,持續打造“花城濱江”,建設好錢塘江沿線綠道,規劃冠山城市中心公園,謀劃好新的城市建設亮點。
比如,持續深化“產城人深度融合”,按照“最美”標準,全面推行“一路一景”,深化“河+塘+公園”模式,落實“觀光+健身+休閑”功能,打造好城市公園、山地公園、河湖公園。
精細化推進亞運會項目工程,高標準完成杭州奧體博覽城主體育場和網球中心建設;加快推進5、6、7號線地鐵建設,加快江南大道、蕭聞路、浦沿路、冠山路、江虹路、火炬大道等道路建設進度;快速推進物聯網、互聯網、智慧新天地、白馬湖生態創意城等落點產業項目;在公園項目上,加快浦沿沿江公園竣工,加快冠山公園、襄七房公園、長二公園等設計,加快物聯網感知軸開工建設等。
知常明變者贏,守正創新者進,高新區(濱江)的黨員干部將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融入工作和生活中,以舍我其誰的姿態投身高新區(濱江)的生動實踐,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進一步激發干事創業的活力,共同創造高新區(濱江)的美好未來!
返回頂部- 責編:8037
- 瀏覽:
- 來源:杭州日報
相關閱讀:
- ·杭州西湖區出臺新一輪產業政策 今年有(07/11)
- ·杭州濱江以“1+X”新政策促企業發展(03/20)
- ·杭州高新區(濱江)重磅推出“1+X”產業(03/01)
- ·“調控”重回中國房地產業政策重心 明(12/28)
- ·服務外包產業政策(01/06)
- ·2014文化產業政策奠定“十三五”期間發(01/12)
- ·高新區投資政策:扶持軟件產業政策(09/25)
- ·高新區投資政策:扶持軟件產業政策(09/24)
- ·杭州未來動漫產業:量質并舉、打造精品(05/03)
- ·回顧2010年 中國文化產業政策已漸成體(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