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上城區盤活存量地 從“棚戶區”到金融科技城
- 杭州寫字樓網
- 2019/8/14 13:59:42
(原標題:杭州上城:盤活存量地 這里故事多 通訊員:李風、祝翔 記者:余麗)
上城區是浙江省杭州市中心城區。這里陸域面積小,僅18.1平方公里;人口密度高,每平方公里達到近2萬人。
近年來,上城區堅持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加快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自然資源利用方式,做好節約集約用地這篇大文章。大力推進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等節約集約用地舉措,為全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持續的支撐與保障。數據顯示,2018年,上城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80億元,同比增長5%;固定資產投資136億元,同比增長1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70億元,同比增長9.5%。完成財政總收入160.17億元,同比增長10.79%,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0.65億元,同比增長10.19%;新增城鎮就業22510人。土地“畝產效益”持續位居全市前列。
如何從典型的既“老”又“小”的城區,蛻變為如今的商貿金融中心、文創中心?近年來,杭州上城區的做法是堅持“有限城區、無限發展”理念,做足、做細、做深土地文章,圍繞節約集約、盤活存量、控制增量,并通過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推進產業轉型升級,不斷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陶瓷品市場變身基金小鎮
玉皇村,曾是一個擠滿了廢棄的舊廠房、倉庫和違法建筑等的城中村,如今變身為玉皇山南基金小鎮。
杭州西湖往南,沿玉皇山路行至八卦田風景區,便可到達玉皇山南基金小鎮。“背靠玉皇,面朝錢塘,杭城風水,此地為上。”這是作家莫言對小鎮貼切的描述。小鎮,是一處充滿江南韻味的城市靜謐之地,80多幢頗具江南園林風格的院落,錯落有致地掩映在層層疊疊的綠樹中。
據杭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上城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這里原來是杭州最早的陶瓷品專業市場,主要以商貿、石材粗加工、倉儲物流為主業。建材加工產生的粉塵、廢水和噪音,對環境影響很大。轄區內還有大量民居,房屋破舊,布局散亂,基礎設施殘破。
上城區加快轉變發展方式,“騰籠換鳥”促發展,堅決將低端粗放型的建材加工、倉儲物流遷出去,打造好環境,把基金產業引進來。開展玉皇山南綜合整治工程,啟動“三改一拆”,改造舊廠房、舊倉庫、舊民居,拆除違法建筑。
據介紹,舊廠房改造,保持原有的結構體系不變,按照花園式辦公的理念,改善廠房周邊的庭院環境,盡可能做到“一窗一景”;舊倉庫改造,改造建筑外立面,調整建筑內部功能,使得建筑、庭院具有中式傳統建筑的特點;舊民居改造,對歷史地段進行保護性修繕。考慮到私募(對沖)基金對用房有不一樣的需求,相關部門規劃一定數量的公共配套空間,為創業者提供開放式的辦公環境。一個充滿現代藝術氣息的基金小鎮雛形初現。
如今,小鎮初步完成了從“城中村”到“中國版格林威治小鎮”的蛻變。據統計,截至2018年6月,玉皇山南基金小鎮累計入駐金融機構2600多家,總資產管理規模11200億元,小鎮企業投向實體經濟3800億元,投資項目1418個,支持企業上市111家,推動了當地產業經濟發展升級。2018年,小鎮實現稅收20.86億元
憑借民資之利、人才之智、服務之優,玉皇山南基金小鎮成為全省經濟轉型的一扇窗口。“未來3年,我們將全力以赴打造小鎮2.0版,實現集聚到引領、量變到質變的跨越式發展。”小鎮管委會負責人表示,屆時,小鎮總管理資產規模有望突破2萬億元,集聚全球化投資能力的資產管理機構10家以上。
從“棚戶區”到金融科技城
上城區,東臨錢塘江,西貼西湖,南枕玉皇山。
沿著錢塘江岸一路前行,從錢江一橋到錢江三橋,長達8公里的江岸線,就是上城區推進“擁江發展”戰略最寶貴的地段和資源。從“跨江”到“擁江”,到2021年,包括望江金融科技城在內的重點功能建設將取得重大突破。杭州城市發展戰略的轉變,也讓上城區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時代。
望江金融科技城在哪里?
望江金融科技城以婺江路為核心,由中河路、清江路、之江路和貼沙河合圍,總占地面積7.5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區域3平方公里,規劃產業空間約170萬平方米,打造“望江金融科技城”,構建產城融合的城市新區。
據統計,截至目前,望江金融科技城已入駐信息經濟和金融類企業4000余家,總產值突破100億元。僅去年,就先后引入了谷歌體驗中心、浙能資本、中電數據等一大批“金融+科技”行業領軍企業。
望江金融科技城崛起的背后,是一場攻堅克難的改造。
提起望江地區,老杭州人不陌生。“望江門外菜擔兒”,這句老話說的是望江是杭州人的“菜籃子”。然而,曾經的望江老城區到處是違章建筑、破舊房屋,“棚戶區”成為它的代名詞。
作為杭州主城區最大的舊城改造區域,近幾年來,上城區通過騰挪流轉、騰籠換鳥等方式挪出了優質的發展空間。僅2017年,上城區就通過打好“四個全域化”攻堅戰,全方位推進城中村改造,騰出了1500畝發展空間。
一片片城中村被推倒拆除,一座座城市新地標拔地而起。2017年以來,望江已完成6500余戶的征遷改造,涉及居民35000余人,面積1.8平方公里。
此外,“三城一廣場”是望江地區2018年征遷面積最大的啟動項目,也是上城區首個專業市場征遷項目,總建筑面積達10萬余平方米,涉及商戶2200余家,除禮品城之外,近江商業廣場、近江水產農副產品綜合市場也將啟動搬遷工作。
對接錢塘江金融港灣和杭州“擁江發展”戰略,借勢大項目,推進土地開發進程。杭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上城分局創新集體土地征收辦法,全力保障重點建設項目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
上城分局實施“以點帶面、整片推進”戰略,以農戶拆遷帶動整地拆遷,2016年至2018年,撤村建居轉為國有土地征地項目計劃完成24宗,涉及面積168.65畝,已完成征地項目16宗,共計面積118.56畝。全區3年完成征遷10072戶,超額完成計劃9000戶的任務,不僅緩解土地、住房壓力,更為改善空間環境,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提供有力支撐。
規范管理,加快閑置土地盤活利用。杭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上城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3年,共完成供而未用土地83宗1592畝,低效再開發土地132宗2174.65畝。
同時,加快國有建設用地履約監管工作,通過房地產項目合同履約監管“百日提升”專項行動,實時跟蹤出讓的經營性用地履約情況。近年來,對轄區內22個建設項目進行全程監管,發放違約調查通知書5份,辦理開竣工延期事項2項。確保出讓地塊全部完成前期審批事項并開工建設。加強土地收益金管理。2018年,全區簽訂115份土地年收益金合同,合同金額1795.4萬元,實繳金額1794.35萬元,計征面積235522.06平方米,指標完成率201.7%。
在產城融合的思路引領下,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產業層次,盤活存量土地需要更多的創新思維。隨著地鐵時代的到來,結合地鐵上蓋物業發展,上城區積極拓展地下空間,向垂直空間要土地效率。根據規劃,未來將在城站東廣場周邊建設80萬平方米左右的地上地下商業空間,為新產業,新業態的引進提供新的平臺。
7月30日,望江新城地塊開拍,地上建筑面積近40萬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積約6萬平方米,用途包括住宅、商業、社會停車場庫等。最終,該地塊由香港企業競得,總價979187萬元。這也標志著望江新城將迎來一個超級綜合體地標。
工業“飛地”的轉型發展
上城電子機械功能區并不在上城區,它地跨拱墅、余杭兩區,是一塊“飛地”,當年為彌補上城工業用地不足應運而生。
園區規劃面積1.45平方公里,實際征用土地約923畝,擁有注冊企業960余家。由于園區發展空間受限,增量空間幾乎用盡,服務配套亟待提升,轉型發展面臨困境。
面對資源短缺的“先天不足”,功能區將“畝產效益”作為應對之策,揚長避短,發揮科技支撐與產業集聚作用,著力發展以物聯網產業為核心的信息經濟和節能環保產業,加速新興產業集聚,促進經濟結構不斷優化。
園區立足產業導向及轉型需求,調整產業結構,逐家制定改造方案,“退二優二”提升產業23家,“退二進三”調整業態17家,實施低效用地再開發。歷經多年精耕細作,園區已成為上城區實體經濟和高新技術企業的集聚區,形成以物聯網技術為核心的新一代電子信息技術、節能環保、生物醫藥、高端裝備智造四大主導產業。
到2019年6月,園區擁有高新技術企業54家,高端裝備制造企業30余家,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業63家。上市(掛牌)和被上市公司并購企業12家。高新技術企業密度和上市(掛牌)企業密度位居全省前列。2018年園區實現技工貿總收入68.266億元,稅收4.5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2億元,畝均產值982萬元,畝均稅收65萬元/畝。
集聚數字經濟產業發展。園區成功吸引一批科技含量高、成長性強、稅源成熟、可培育上市且有“隱形冠軍”潛質的數字經濟企業落戶。園區的華塑加達、澤大儀器2家數字企業被評為2018年浙江省“隱形冠軍”培育企業,繼續邁向“專精特新”之路。
數字化改造助力企業“智”造。園區規上工業企業中87%為信息技術企業,依托以物聯網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術不斷發展,海興電力、威星智能等企業已從單一的產品研發生產商,向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華麗轉身。
加快“產城融合”進程。按照布局集中、產業集聚、土地集約等要求,繼續優化功能區空間布局、交通體系,完善產城融合的配套服務體系,著力構建“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的品質園區。以思創醫惠、綠盛集團、001集團地塊為突破點,加速改造提升,為其他企業樹立樣板。
“不僅要發展,而且要發展得更有質量、更有效益。”功能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功能區眼下正逐步完善“二次規劃”,著力打造國際化現代化產城融合的都市工業園,為全市乃至全省產業園區轉型和產業平臺創新發展提供經驗和樣本。
饅頭山的美麗“蝶變”
2017年底,浙江公布了30個2017年度全省文化創意街區名單,上城區的饅頭山文化街區也名列其中。
饅頭山社區地處南宋皇城遺址核心區,也曾是杭州市民民生的“心頭之痛”。原住民有6100余人,因為地下有不少文物、遺址,60多年未有大規模改造和整治,居住環境臟亂差。幾年前,這里街巷狹窄、房屋老舊、污水橫流、電線雜亂、違建等隨處可見,許多居民家中尚未能通管道煤氣,常年使用煤爐、馬桶……
2015年開始,饅頭山開啟綜合整治工程。經過整治改造,社區面貌煥然一新,展現出人文與自然的融合,那些白墻黛瓦的建筑,道路兩旁的綠化帶,白墻上的一幅幅彩繪畫,充滿著文化古韻;社區修整出13口古井,古井上的“喜鵲叫臘梅圖”,隨風飄蕩的竹葉描繪,再現了南宋文脈和老杭州的市井風情。
不僅是環境的變化,饅頭山的產業發展也迎來了新的突破和跨越。據介紹,早在饅頭山綜合改造之初,上城區就明確了“產業升級”的發展目標,根據區域文化底蘊深厚、市井人文氣息濃厚的特點,制定了“文創+旅游”、“文創+商貿”、“文創+金融”三大“文創+理念”方向。截至目前,整個饅頭山文化街區已吸引了近150家文創企業的先后入駐。
另一方面,上城區積極盤活舊廠房、舊倉庫等土地資源。鳳凰山腳路7號,原是部隊倉庫用房,幾年前還被各種小作坊和廠房倉庫占據,如今已實現華麗轉身,成為一個頗具南宋御文化古韻的現代藝術基地。
在上城,類似的典型案例還有很多。風鈴499創意園原為廢棄的農貿市場;山南創意園原為典型的城中村、城郊接合部……據統計,目前僅南星街道,就已有鳳凰御元、鳳凰公社、LOMO后工廠、鳳山·拾遺、毛戈平時尚創意園等多個文創產業園區相繼改造完成,總面積超過10萬平方米。
杭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上城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上城區在大力節約集約用地的基礎上,將更注重土地精細化管理,促進城市有機更新全面提速,從而有力助推“一流的國際化現代化城區”建設。
返回頂部- 責編:8037
- 瀏覽:
- 來源:浙江日報
相關閱讀:
- ·杭州上城區千年皇城百年商圈 轉型升級(09/12)
- ·杭州玉皇山南基金小鎮:皇城根下譜寫財(08/26)
- ·杭州基金小鎮改造速度讓“大咖”刮目相(06/05)
- ·春潮涌動 壯闊前行——杭州玉皇山南基(05/27)
- ·杭州特色小鎮“減負”再出發(12/10)
- ·望江布局產城融合高質量發展新篇(12/06)
- ·杭州玉皇山南基金小鎮續寫財富新傳奇(12/04)
- ·華東首家禮品市場將搬遷 將建望江金融(11/20)
- ·望江金融科技城將打造千億級金融科技產(10/30)
- ·望江會否成為下一個錢江新城?(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