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杭州西站樞紐設計方案:如何打造3.0版高鐵樞紐和科創新城
- 杭州寫字樓網
- 2019/8/22 9:08:56
(原標題:專家解讀西站樞紐設計方案:如何打造3.0版高鐵樞紐和科創新城 記者:毛雨佳)
8月21日,備受杭州人關注的杭州西站樞紐站房方案正式在杭州市城市規劃展覽館亮相展示,并接受社會各界人士的參觀與意見建議。
作為新一輪《杭州鐵路樞紐規劃》(2016-2030年)的核心項目,杭州西站樞紐是方便群眾出行、完善現代綜合交通體系的民心工程,是2022杭州亞運會的配套項目。它的誕生,能為方便群眾出行、完善現代綜合交通體系起到什么作用?會如何影響杭州的城市布局與未來發展?又會如何推動建設獨特韻味別樣精彩世界名城?杭州日報特別邀請了8位知名規劃、建筑、產業、媒體與城市管理類專家,進行深度解讀。
打破城市空間阻隔
“站城一體化”模式廣獲贊許
“在高鐵站綜合開發,是對城市規劃的一個更大的跨越。”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南大學教授王建國認為,西站樞紐設計方案最大的亮點是打破了城市建設和鐵路場站建設的隔閡,在國內開創了站城一體化的先河。杭州在城市建設方面的眼光和遠見是非常值得贊許的。
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總建筑師胡越說,傳統的火車站雖然給城市提供了交通上的方便,實際上車站和鐵路卻割裂了城市的空間,國內大多數火車站和高鐵站對站城融合考慮得較為單一。
在杭州西站樞紐站房方案中,我們看到了以人為本的交通流線和站城一體的功能布局,既節約集約用地,又增加復合功能,形成以人為本、多維一體的交通組織。上海市建筑學會理事長曹嘉明認為,這種設計理念非常好地解決了城市融合的問題,能夠更好地引導高密度的城市發展。
在杭州西站樞紐站房方案中,我們還能看到TOD模式(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開發)的開發引領。香港鐵路有限公司總經理何家華將西站樞紐看成是香港“超級九龍站”的2.0版本,這個在世界上都享有盛譽的香港地標性建筑既是高鐵站也是地鐵站,同時連接著香港機場快線,上蓋香港最高辦公樓環球貿易廣場,匯聚了全球最頂尖的金融機構。而未來,杭州西站樞紐有望對標“超級九龍站”,甚至會有超越它的成就。
山水融城,生態優先
打造天人合一的生態科創新城
杭州西站樞紐選址地位于余杭組團與良渚組團之間。在規劃建設中,注重將生態效益放在首位,更加講求“三生融合”的設計理念。同時在空間形象的打造上,采用四向立面設計,空中花園連廊,創造獨特的江南韻味。高架候車廳寬敞明亮,無柱空間面寬78米(比杭州東站增加10米),北向直面吳山寡山兩山公園(待命名),營造綠水青山園中站的意境。站房中間云谷引入自然光線直達地鐵站廳層,創造明亮的舒適環境和明確的方位導向。云谷聯通東西廣場,與傳統的南北向立面共同形成四向立面。
曾參與過雄安新區規劃設計工作的新經濟協同發展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專家李曉江就十分看好城西科創大走廊的未來發展。他認為,蕭山和余杭分別代表了杭州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上半場和下半場。后者有著良好的生態自然環境,是典型的新經濟資源配置。西站樞紐的設計方案體現了強烈的地方審美和地域建筑文化特征,展現了看得見山、望得見水的生態文明和社會文化,對今后鐵路樞紐和周邊的站城一體化的開發,都具有示范性和探索性。
在資深媒體人、《城市秘密》創始人王群力看來,西站樞紐的最大特點是立意比較高,站在“站、城、業、人”四個維度來考量和定義車站的作用。它看起來是在建車站,實際上是在造一座城。此外,西站樞紐的設計上還有一些很酷的細節,如對光的運用。通過“光谷”的概念使更多自然光進入車站,展現的理念就是處理好建筑和自然的關系,天人合一。
杭州市政府參事湯海孺告訴我們,在車站內部設計上,西站樞紐引入了日本涉谷站等的先進經驗,設置了多條由空間電梯及自動扶梯組成的“城市核心(URBAN CORE)”,在車站內部打造立體交通,提高了內部空間的洄游性和地下空間的安全疏散能力。
打造城市“會客廳”
引領城西、杭州乃至長三角區域發展
杭州西站樞紐是“軌道上的長三角”節點工程,它的規劃建設是事關杭州城市未來發展的重大決策,是事關杭州更好地服務全省乃至全國的重大布局,對于建設獨特韻味別樣精彩世界名城和打造展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窗口具有重要意義。
上海市建筑學會理事長曹嘉明認為,杭州的城市建設和規劃一直以來做得非常好,老城區的定位是以西湖為中心,按照原生態進行規劃和建設;西站樞紐則會加快科創新城的快速發展,像上海的虹橋樞紐一樣,帶動周邊成為一個城市副中心,并在長三角一體化的背景下,引領周邊的省市發展。
杭州市政府參事湯海孺認為,杭州的城鎮化建設正在走向下半場,走向創新驅動。杭州城西正逐步擔負起杭州城鎮化和工業化更重要的責任和使命,為城市發展提供更多的空間載體。西站樞紐的應運而生,也呼應了杭州發展階段的轉型需求。和亞洲最大的交通樞紐之一火車東站相比,西站樞紐的功能將不僅僅是城市的“門戶”,同時更是城市的“會客廳”。
在浙江工業大學教授吳偉強看來:“沒有交通就無所謂城市,交通規劃和建設必須先于城市規劃和城市建設。”長三角城市群是國內最大的城市群之一,目標是建成世界級城市群,重要的基礎性工作就是交通連接。西站樞紐在杭州都市圈和長三角城市建設中都將發揮重要的作用,促進都市圈內城市的“同城化”:它將作為一個重要的節點支撐杭州都市圈西部、北部區域的發展,同時,杭臨城際鐵路、3條地鐵線路與西站樞紐的直接對接,也將構成通勤交通的重要部分。
昨天的方案展示現場
參觀的市民紛紛出點子
昨天上午10點,記者在杭州市規劃展覽館遇見了汪大伯和高阿姨夫婦倆,老家是安徽黃山的汪大伯告訴記者,上個世紀70年代,他和杭州人高阿姨結婚,就常常往返于安徽浙江兩地,可謂是見證了兩個城市越來越近的距離。
“早年我想回黃山,都要到武林門客運站坐車,一天只有兩班,路上要開一天。后來有了高速公路,又有了鐵路,有了東站樞紐,回黃山只要1個小時,方便多了。”汪大伯說,他們家已經在倉前買了新房,一直關注著西站樞紐的推進情況,以后帶著家人回黃山,一定會越來越便利。
家住城西夢想小鎮附近、從事電子商務的王先生在看完了西站樞紐站房方案以后豎起了大拇指:“這個方案大氣、漂亮,真希望早點成為現實。農村建設都講究要想富,先修路,城市里也是一樣的,交通規劃上去了,才能更好地帶動區域的發展。”
王先生還表示,希望西站科創新城的周邊配套能跟上西站樞紐的建設腳步,不僅要有高鐵、地鐵和快速路,還要有相應的醫院、學校和休閑購物場所,這樣才能讓周邊的居民真正有獲得感。
不僅僅是城西的居民在關注著西站樞紐。家住慶春門的于先生在看完展覽現場的規劃圖后,對“云谷”的設計印象深刻。“我看到設計方案中,強調要把自然光引入站廳,這一點和火車東站很不一樣,多采用自然光線會讓人感覺心情開闊明亮,是個很好的想法。”
于先生還認為,在西站科創新城的命名上,應該加入良渚元素。“良渚剛剛申遺成功,和西湖一樣是杭州的世界級地標,西站樞紐距離良渚古城也很近,可以考慮給西站樞紐賦予更多人文和歷史的元素。”
網民聲音——
在網絡上,也有不少熱心的網名紛紛為西站科創的命名出謀劃策。
網友“頂級黃人”說:“建好后,交通方便了,周邊幾個大省的年輕人會比現在來得更多。期待。”
網友“gaga”說:“期待西站,如果能提前就好了,造福城西科創大走廊,不用再從城西跑到東站折騰得累累的了。”
網友“david”說:“名字不如叫‘云創新城’,既是這座城在云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意象體現,也是實際的創新方式。”
返回頂部- 責編:8037
- 瀏覽:
- 來源:杭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