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臨城際鐵路更名為16號線
- 杭州寫字樓網
- 2019/9/18 10:24:55
(原標題:1、2、3、4、5、6、7……排名“16號” 杭臨城際鐵路更名為16號線 記者:岳雁 制圖:高薇)
16日,杭州地鐵集團宣布,杭臨城際鐵路正式改名,叫16號線了。
杭州市政府日前批復同意,杭臨線將“采用市區軌道交通線路編號方式”統一命名,更名為杭州地鐵16號線。
目前,16號線已全線“洞通”。與16號線“一脈相承”的地鐵5號線后通段(善賢站-姑娘橋站、良睦路站-綠汀路站)也實現了“洞通”。
目前,5號線和16號線都在抓緊鋪設軌道,將在9月底爭取完成“軌通”。
兩條線路,都將爭取在今年年底同步通車。

16號線的名字是怎么來的?
速度會比1、2、4號線快很多
很多人都好奇,為什么杭臨線要改為16號線,這個線路名稱是如何確定的?
這要先解釋一下地鐵線路取名的慣例。
一般來說,地鐵線路取名,都是按照規劃的實施順序來編號,或者按照上報國家發改委的先后順序來編號。也有些線路會按照運營地區命名,如北京的八通線、昌平線等等。
杭州目前在建設的10條線路,都已經大名落定,新的城市規劃已經在編制中,新的地鐵線路規劃,也已經開始。再加上機場快線、杭富城際、杭紹城際、杭海城際等在建線路,不少編號都已經“預留”好了。這樣一來,數一數剛好“16號”可以留給杭臨線。
“新鮮出爐”的杭州地鐵16號線,西起臨安錦南新城站,東至余杭綠汀路站,設12座車站,全長36公里,分為8座地下站和4座高架站。
目前,16號線所有站點的主體結構,也就是站臺站廳的土建都已經完工,部分站點的出入口也已經建設好了。所有站點都在進行后續的機電安裝和裝修工程。
16號線與2、4號線使用的車型是一樣的,都為B型鼓形電客車。不過,16號線比杭州現運營的地鐵列車短一些。目前的1、2、4號線都為6節編組,而根據預測客流,杭臨線采用4節編組即可以應對,所以整輛列車載客量也要少一些,在1000人左右。
不過,16號線的速度要比1、2、4號線快很多,時速可達120公里,且16號線車站平均間距在3公里左右,也比現行的地鐵站點間距長,計劃車輛間隔時間為5分鐘左右,以后根據客流情況,還會進行相應調整。
16號線開通后將在綠汀路站與地鐵3號線同臺換乘,和5號線上下層站臺換乘。該線路建成通車后,從臨安九州街到綠汀路站,只需半小時。通過換乘,可快速抵達杭州主城區。
這也意味著主城區至臨安區一小時交通圈的真正實現。臨安區與杭州主城區也能更加緊密連接、有機融合。同時還進一步加快了沿線城鎮化進程,發揮了杭州作為長三角地區重要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
青山湖科技城站
充滿銀杏元素和科技含量
昨天下午,率先探營的我們,來到了16號線的青山湖科技城站。
這個站點位于科技大道與星港路交叉口東側,青山湖科技城范圍內,沿科技大道東西向布置,是一個高架站。
從空中俯瞰青山湖科技城站,頂部是“一片巨大的銀杏葉”。銀杏葉圖案曾經是臨安的城市形象標志,代表著臨安文化脈絡。
青山湖科技城站兩個出入口的自動扶梯和樓梯,都已經安裝到位。
走進站廳層,墻壁和柱子上隨處可見銀杏元素,墻上環繞著16號線的“升橙色”。
杭州地鐵的顏色是根據七色彩虹色系來設計的。16號線作為杭州的第一條城際鐵路,車身飄帶的顏色在2號線“丹桂橙”的基礎上,提高了亮度,顯示為“升橙色”,看起來比2號線的橙色更淺一些,也顯得更素雅一些。
站臺層的屏蔽門已經安裝好,頂部的大銀杏葉采光通透,看起來很明亮,卻不會很曬——因為在鋁鎂錳合金建設的屋頂上,覆蓋了一層PTFE采光膜。
這種采光膜,是杭州地鐵首次采用的新材料,彎曲性好、耐久性高、低溫不變脆,萬一著火還可以自熄滅。
鋁鎂錳合金也是一種極具性價比的屋面材料。重量輕、耐久度高、可塑性好,具備良好的導電性能,可以防止電磁干擾和降低特殊環境下的易燃性,對于帶著電線的高架站來說非常適合。
地鐵5號線后通段“洞通”
濱康路上要多一條商業街
9月16日,在克服了地質環境復雜、換乘站施工難度大、下穿京杭大運河等施工難點后,5號線后通段正式“洞通”——整條隧道都打通了。
今年6月24日,地鐵5號線首通段正式開通。
剩下還沒開通的5號線叫“后通段”,計劃今年年底開通試運營。
5號線后通段分為兩段,西段從綠汀路站至良睦路站(已開通),東段從善賢站(已開通)至姑娘橋站。開通后,5號線將經過余杭、西湖、拱墅、下城、上城、濱江、蕭山7個行政區。
江暉路站是5號線“后通段”中進度較快的一個站。
江暉路站位于濱康路和江暉路的交叉口,沿著濱康路東西向敷設。這個站點的站廳,比一般站點的站臺要長一倍,因為站廳還連著一長段商業街,類似三壩、鳳起路站。
進入地下站臺,可以看見軌道已經鋪好,屏蔽門已經安裝,站廳層開始進行吊頂裝修,站廳與站臺連接的電動扶梯也安裝好了,地面鋪好了……看上去完成度已經達到七八成。
本月底,5號線將完成軌通,然后同步完成電通,所有站點的裝修也將同步進行。
為了一塊石頭
忙活近三個月
別看目前5號線進展較快,實際上因總體線路長,地質條件十分復雜,需要多次下穿既有鐵路、高速公路及錢塘江,遇到了不少挑戰。
例如5號線候潮路站-南星橋站區間,右線盾構在地下遇到體積達32立方米的孤石。
這塊孤石是深埋在地下的一塊抗壓強度超高的石英巖,很硬、很難敲碎。施工單位找了不少國內專家,經過多次論證技術方案,盾構機在中河底保壓開艙50余次,多番更換刀具,歷時約3個月,才完成對這塊孤石的處置。
目前,5號線后通段機電安裝和信號調試正有序推進,運營籌備團隊已進駐。
很多人關注前段時間建國北路站路面塌陷,是否會造成5號線后通段開通延遲?
5號線項目相關工作人員昨天給出說法:雖然有一點小影響,但是能克服,在保質保量前提下,還是按年底開通目標在推進。
返回頂部- 責編:8037
- 瀏覽:
- 來源:都市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