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點亮杭州西湖未來 全力打造“三化融合”的西湖樣本
- 杭州寫字樓網
- 2019/9/26 10:20:51
(原標題:全力打造“三化融合”的西湖樣本 記者:陳靜怡 通訊員:楊敏 任路瑤:李紅影)
回望近年來西湖的轉型升級之路,“數字經濟”無疑是最為閃亮的關鍵詞。在《2018年浙江省數字經濟發展綜合評價報告》中,西湖區數字經濟發展指數為128%,在全省89個縣(市、區)中位列第二。
今年上半年,西湖區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實現增加值169.8億元,同比增長26.4%,占GDP比重達26.1%,總量位列全市第三,增幅位列全市第二。數字經濟核心產業規上企業營業收入443.1億元,增長44.3%。
西湖區以“三化融合”為抓手,布局數字經濟“二城、二鎮、多園區”產業平臺,大力發展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5G等信息技術產業,為杭州打造“全國數字經濟第一城”提供了西湖樣本。
“三化”融合打造數字經濟強區
位于云棲小鎮鵬輝園區2號樓的杭州城市大腦運營指揮中心一片繁忙,顯示大屏的數據不斷更新。這款由杭州市政府聯合阿里巴巴等企業共同研發的城市智能中樞,目前已在交通、城管、環保、消防、醫療、教育、旅游等多個領域投入使用。
7月10日,杭州城市大腦公布了最新建設進展:11大系統,48個場景同步推進。停車有“大腦”,在云棲小鎮、西溪濕地等大型停車場庫,已實現“先離場后付費”,讓車輛進出從原來的23.4秒降為現在的2.6秒;旅游有“大腦”,憑預訂短信內的二維碼,即可在西湖區3個景點的閘機上掃碼入園,12家酒店實現30秒入住;醫療有“大腦”,在西湖區的12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看病只需付款一次,且支持在就診結束后48小時內通過自助機或網上支付。
目前,以“城市大腦”為代表的數字經濟,已成為西湖轉型發展的“主引擎”、經濟增長的“壓艙石”。西湖區深入實施數字經濟“一號工程”,全面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和“城市數字化”“三化融合”行動,優化完善數字西湖戰略布局,確保西湖數字經濟發展水平走在省市前列。
今年上半年,云計算與大數據、電子商務、數字內容等優勢產業營業收入同比分別增長34.6%、41.7%和46.2%,軟件產業規模保持全省前三。同時,數字經濟融合產業迅猛發力,數字經濟制造業增加值增長283.2%。
這源于西湖區以數據整合和共享為切入點,利用數字技術,加快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目前,全區規上工業企業觸網率達78.4%。西湖區深化制造業與互聯網深度融合發展,圍繞物聯網技術應用、產業化發展,鼓勵制造業企業使用supET工業互聯網平臺各項服務。
隨著數字技術在社會民生服務領域的應用場景越來越多,智慧生活方式也進入尋常百姓家。刷臉上班、刷臉就醫、刷臉接娃……在西湖區,這些都已成為實現。
在政務的各個領域,數字經濟的發展成果也被廣泛應用,推進了政府數字化轉型。如西湖區瞄準燃氣泄漏、出租房火災、電動自行車違規充電等安全痛難點問題,充分運用物聯網和大數據等先進技術構建“安全大腦”。這是由城市安全綜合監管平臺和“智慧安全管家巡檢”App兩部分組成,前者有效整合相關部門的管理系統,打破信息孤島和資源浪費;后者將安全生產巡檢搬到線上,實現管理對象、區域、各類安全隱患和風險點全覆蓋。
此外,西湖區還不斷完善信息基礎設置配套。在建設云棲小鎮、浙大(玉泉校區)5G基礎設施試點的基礎上,爭取到2022年前完成5G通信基站的規劃布點和建設;加快5G測試和商用,打造城區全覆蓋的高品質城市無線服務平臺,建設“無線西湖”。
布局數字經濟“二城、二鎮、多園區”產業平臺
今年以來,西湖區積極布局數字經濟“二城二鎮多園區”的“2+2+N”產業發展平臺,加快數字產業平臺,織起一張數字經濟發展的立體網絡。
第一個“2”指的是西湖區一南一北兩大新城——紫金港科技城和之江新城。西湖區不斷加快紫金港科技城建設,目前阿里云計算產業園建設順利推進,獨角獸數字經濟產業園、鎵谷集成電路產業園建設進度已正式啟動;之江新城產業發展規劃已完成三稿,中船重工、養生堂生產業園等重點項目有序推進,國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等重大項目正式落地,建設正在有條不紊地推進中。
第二個“2”是指云棲小鎮和西溪谷互聯網金融小鎮。在西湖區數字經濟的主戰場——云棲小鎮,依托阿里云等龍頭企業的技術優勢,建設數字小鎮綜合平臺,集聚涉云企業972家,全力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云計算大數據產業中心;西溪谷互聯網金融小鎮依托螞蟻金服、網商銀行等重點項目和區塊鏈產業園等平臺,打造以互聯網金融、金融科技基礎設施、創業風險投資三大業態為主的金融科技產業鏈,今年新增40萬平方米樓宇投入使用。
“N”是指全區各類小微產業園和科技企業孵化器。西湖區支持企業做大做強,規劃、建設、改造一批樓宇、小微園區、科技企業孵化器等創新平臺,重點發展以大數據、智慧應用、信息安全等信息軟件產業和以商業模式創新為代表的一批“互聯網+”產業。西湖區還以此為契機,發揮引才聚才作用,積極推動國際頂尖人才引進,目前已引進數字經濟領域外籍院士1名,國際頂尖人才2名。
如紫金港科技城已初步形成一條以“孵化、加速、產業化、創新服務”為鏈條的科技創新創業服務生態體系,現擁有銀江創業夢工場(國家級眾創空間)、浙江銀江科技孵化器(國家級孵化器)、杭州數字信息產業園(省級孵化器)等創新創業載體,累計入駐科技型初創企業200余家,覆蓋數字信息、智能制造、生命科學等主導產業。
改善營商環境 提升區域競爭力
近年來,西湖區圍繞企業發展生命周期的階段性特點,細化舉措、整合資源,以多樣化、便捷化、舒適化的優質服務,在全社會營造濃厚的創新創業和健康發展氛圍,以一流的營商環境助推區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新時代搶抓新機遇。西湖區把“數字”作為經濟轉型升級的重點,率先出臺《西湖區關于促進數字經濟發展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扶持意見》等政策,鼓勵數字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針對企業普遍關心的運營成本、稅費負擔、融資成本以及公平競爭、公共服務等問題,西湖區于今年7月修訂發布了新一輪22項產業扶持政策,其中就有專門針對數字經濟的扶持政策,釋放出西湖區支持數字經濟企業做大做強的強烈信號。
此外,西湖區還實施“鳳凰計劃”、高新技術企業倍增計劃、小微企業成長計劃等專項行動計劃,全力支持市場主體的發展壯大。今年3月,浙江每日互動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登陸A股創業板,
該企業通過9年的持續創新,讓智能數據廣泛應用于智慧城市建設、移動互聯網、精準營銷等領域,引領著產業智能發展的新風向。5月,兌吧集團在港交所正式掛牌上市。2家數字經濟領域企業的成功上市,無不表明西湖區優良的營商環境。
西湖區還努力打造服務型政府,持續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進一步削減企業辦事材料、壓縮辦理時間,當好“店小二”“好管家”,為企業成長提供“陽光”、“雨露”和“土壤”。
如西湖區推行“一窗通辦、一網通辦、同城通辦、證照聯辦”模式,全面實行企業開辦“520”服務,也就是說,只需準備5份材料,無需公章刻制費用,在2個小時內即可辦結企業注冊登記。
在西湖區,1693個政務服務事項中,100%可在網上辦理,98.88%可實現掌上辦。其中,183項個人事項只需憑身份證即可“一證通辦”。24小時綜合性自助服務機進駐11個鎮街,207個事項可以就近自助辦理。這也是數字技術運用到政務服務方面帶來的便利之一。
返回頂部- 責編:8037
- 瀏覽:
- 來源:西湖報
相關閱讀:
- ·未來一半數字經濟“新物種”和杭州有關(09/29)
- ·嘉興桐鄉市數字經濟小鎮正式開園(09/27)
- ·云計算為杭州數字經濟搭了一座橋(09/26)
- ·助力長三角一體化 杭州下城區組建“數(09/26)
- ·杭州拱墅區:領航宜居宜業大城北(09/24)
- ·高度重視齊心合力全力以赴加快推進杭州(09/24)
- ·嘉興桐鄉經濟開發區:數字經濟小鎮將于(09/24)
- ·2019長三角數字經濟指數發布:杭州第一(09/24)
- ·杭州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2(09/18)
- ·杭州濱江區龍頭引領產業鏈 打造數字經(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