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未來科技城“一城三地三中心”雛形初顯
- 杭州寫字樓網
- 2019/9/27 9:34:22
(原標題:未來科技城“一城三地三中心”雛形初顯 組稿:孫晨、倪明偉、閆國祺)
從一望無際的農田,到高樓林立的都市;從開往主城區一路難求,到交通路網四通八達;從無人問津的偏僻鄉野,到人才聚集的創新高地……未來科技城發展的腳步,自邁出第一步后便再也沒有停歇。
2011年,杭州未來科技城(海創園)黨工委、管委會正式掛牌成立,被中組部、國務院國資委列為全國四大未來科技城之一;2013年,海創園首期和阿里巴巴西溪園區開園;2014年,阿里巴巴赴美上市,同年8月,夢想小鎮概念提出,10月,開工建設;2015年3月28日,夢想小鎮一期開園;2016年,未來科技城獲批全國首批雙創示范基地;2017年7月,中國(杭州)人工智能小鎮開園,同年9月,之江實驗室在人工智能小鎮掛牌成立;2018年,鯤鵬企業園、健康谷、知識產權創新產業園等先后開園;2019年,5G創新園開園,全國“雙創”活動周主會場主場館活動也在未來科技城成功舉辦。
當下,未來科技城緊緊圍繞“城西騰飛”的總目標,不斷優化完善創新創業生態體系,全面攻堅“一城三地三中心”,著力打造未來科技策源地、未來產業引領地和未來城市樣板地,持續推進南湖科學中心、杭州城西高鐵樞紐中心、未來科技文化中心等“三中心”建設進展,各項工作有條不紊推進,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南湖科學中心 人才濟濟 創新不止
5月9日,南湖畔傳來幾聲轟鳴,在之江實驗室園區一期西側的工地上,工人們打下了第一樁——之江實驗室園區開建。2017年夏天,之江實驗室在未來科技城揭牌,隨后在科技城內的中國(杭州)人工智能小鎮臨時辦公。2018年底,之江實驗室園區工程正式啟動,確定落戶南湖畔,這里也是南湖科學中心。
南湖科學中心規劃面積15.8平方公里,通過集聚之江實驗室、阿里達摩院等高端創新要素,著力打造城西科創引擎。
之江實驗室由浙江省政府、浙江大學、阿里巴巴三方共建,以國家目標和戰略需求為導向,以重大科技任務攻關和大型科技基礎設施建設為主線,聚焦網絡信息、人工智能,突出浙江大學、阿里巴巴集團主體,建設突破型、引領型、平臺型一體的國家實驗室,努力打造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創新基地。之江實驗室園區一期工程占地約613畝,總建筑面積約61.7萬平方米,預計2020年年底交付使用。
南湖達摩小鎮選址在南湖板塊核心區域,區域范圍約3平方公里,以阿里巴巴達摩院科技及創新為動力核心,承載阿里巴巴科技創新產業及未來城市科技試驗場。主要建設內容包括南湖達摩院全球總部、阿里巴巴科技產業、阿里巴巴產業社區、知識及科技分享轉化和未來城市樣板。
一個是國家實驗室,一個是科技創新試驗場,國內外頂尖人才將在這里集聚,世界最先進的創新科技將在這里誕生。
事實上,至始至終,未來科技城就是為才而建,因才而興。通過做優項目評審品牌,做強高端人才培育,做精人才服務空間,未來科技城練就的一身人才集聚的好功夫。截至目前,未來科技城已累計引進培育海外高層次人才3400名;“兩院”院士11名、海外院士5名;國家萬人計劃人才2名,國家級海外高層次人才144名,省級海外高層次人才196名,市“521”人才63名;浙江省領軍型創新創業團隊11支,成為浙江省海外高層次人才最為密集、增長最快的人才特區。
海創園首期、夢想小鎮、人工智能小鎮、5G創新園、鯤鵬企業園、知識產權創新產業園等一大批園區、平臺如雨后春筍般相繼在未來科技城落戶,這些創新平臺成為未來科技城推進創新工作的主要載體。隨之而來的是人工智能、5G等項目評審一場比一場火爆。據統計,僅今年上半年,前來參評項目就累計達到506個,通過評審202個,成為區域內優質項目評判的重要參考,也為核心主導產業發展帶來了源源不斷的人才和項目。
在豐富完善現有平臺的基礎上,未來科技城借助余杭區與浙江大學、阿里巴巴新簽訂的戰略合作協議,積極謀劃新的雙創平臺建設,為今后一個時期未來科技城的跨越發展奠定基礎。
城西高鐵樞紐中心 交通便利 賦能經濟
有路必有福,致富先修路,自古如此。
“去杭州主城區只有文一西路這一條路。”曾經不少城西百姓抱怨交通路網的落后,去哪兒都不方便。隨著綠色交通網絡體系、公共設施布點、城市國際化等戰略規劃研究的逐步推進,未來科技城城市綜合承載力和國際化水平都顯著提升。“以后我們這里將成為交通樞紐中心!”如今,未來科技城的居民會這樣挺起胸膛驕傲地向人家介紹。
近日,杭州西站樞紐暨湖杭鐵路工程開工活動在位于未來科技城的杭州西站樞紐施工現場舉行,標志著這個杭州鐵路樞紐西翼核心項目正式進入開工建設階段,開啟了建設“軌道上的杭州”的新篇章。
杭州西站樞紐將匯集高鐵、地鐵、公交、大巴、網約車、出租車、社會車輛等多種交通方式于一體,規劃引入商合杭、滬乍杭(滬杭城際)、杭溫、杭武(杭臨績)及杭黃5條高鐵。近期引入機場軌道快線、地鐵3號線2條城市軌道交通線路,遠期預留2條城市軌道交通線路的接入條件。其中,機場軌道快線是杭州市第一條開工建設的軌道快線,串聯火車西站、火車東站、蕭山機場三大綜合交通樞紐,將來旅客通過乘坐機場軌道快線,自西站樞紐至杭州東站時間約25分鐘,至蕭山機場約45分鐘。杭州西站樞紐暨湖杭鐵路是打造“軌道上的長三角”的重要節點工程,將進一步拉近未來科技城與世界的距離。
從出行難,到因出行選擇多而“難”,未來科技城編織的交通網絡逐漸密集。地鐵5號線的開通讓老百姓歡欣鼓舞,而地鐵3號線、杭臨城際輕軌(16號線)也將在不久后開通。隨著公交車站點、班次增加,地鐵開通等,未來科技城綠色交通網絡體系日臻完善,綠色出行成為了大家出行的首選。
近年來,隨著余杭塘路、文二西路相繼貫通,以及支線道路的拉通,城西居民“進城”路線不再被迫單一。文一西路(東西大道—荊長大道)提升改造工程開建在即,建成后將與文一路地下通道貫通,余杭可直通下沙高教園區。
交通網路的逐漸完善,也讓未來科技城的地理優勢日臻凸顯。不管是上下班,還是城市與城市之間的往來,時間成本都在減少。無論是人才或者項目,越來越愿意留下來,交通格局“賦能”未來科技城經濟的作用越來越顯著。
未來科技文化中心 配套齊全 產城融合
日前,未來科技城規劃建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杭州未來科技文化中心已完成總體方案設計,正在進行控規修編和土地利用規劃局調。
杭州未來科技文化中心位于未來科技城重點建設區域核心,文二西路南側,用地面積約1.1平方公里,總建筑面積約133.5萬方,集科技文化、會議會展、體育競技、市民服務、休閑娛樂、酒店餐飲等多種功能于一體,將成為杭州科技文化高地、多元化的藝術殿堂、國際化的交流平臺和市民的精神家園。
要想實現產城人融合發展,基礎配套是關鍵。
“雖然我在這里創業,但我的妻子孩子還在國外,因為這里沒有好的學校”“醫保沒有打通,我們看病進不了醫保”……未來科技城起步之初,每每問起創業者有什么困難需要幫助解決,總是能聽到這樣的回答。事實上,這也是這座城市在快速發展中遇到的痛點之一。
“加速學校、醫院等基礎設施。”在未來科技城的幾乎每一個會上,這一點都會被單獨提出來,再三強調。
從2015年未來科技城第一座幼兒園——未來科技城維翰幼兒園興建開始至今,未來科技城規劃區域內已建成多所高中、小學和幼兒園。另外,未來科技城在建的學校還有杭師大附屬實驗學校、第三中學、第四小學、第五幼兒園。在充分加大政府投資興學辦校的同時,近年來,杭州未來科技城管委會通過與人大附中、文瀾、維翰等知名教育集團和學校廣泛合作,努力引進優質教育資源。
2014年,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優質醫療資源的“先頭部隊”開進大城西,成立海創園門診部,讓未來科技城群眾不出城西,也能享受浙大一院的優質醫療服務。這個門診部與位于慶春路的浙大一院本部資源共享、服務同質,所有醫務人員均來自浙大一院一線科室,儀器配置、檢查化驗均與浙大一院完全一致,所有診療信息均與浙大一院聯網。可以說,到海創園門診部就診就是到浙大一院就診。而浙醫一院余杭院區主體也已經結頂,投入使用指日可待。
除了加速解決學與醫兩大主要問題外,未來科技城把“吃得好、穿得好、玩得好”也一并了結。印象城、親橙里、EFC、賽銀國際、萬達等大大小小的綜合體相繼啟用,吃、穿、玩一條龍,網紅店遍地都是,再也無需“千里迢迢”跑去主城區“噶鬧猛”。
返回頂部- 責編:8037
- 瀏覽:
- 來源:余杭晨報
相關閱讀:
- ·杭州未來科技城:創新無限 打造未來科技(10/09)
- ·國際創客在杭州未來科技城有了專門的“(09/12)
- ·杭州未來科技城夢想小鎮“未來科技數字(06/26)
- ·杭州未來科技城商會正式成立(06/24)
- ·蝶變的杭州未來科技城 “雙創”風來滿(06/13)
- ·杭州“雙創”活動周六大主題展聚集未來(06/12)
- ·杭州未來科技城優化創新創業生態 構建(06/03)
- ·杭州未來科技城助力浙江“5G+行動”(05/30)
- ·杭州15大商業綜合體年內開業,三分之一(05/28)
- ·杭州未來科技城又添兩個知識產權管理服(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