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良渚遺址和運河文化 高品質打造杭州大城北引領區
- 杭州寫字樓網
- 2019/10/30 10:38:38
(原標題:依托良渚遺址和運河文化 高品質打造大城北引領區 記者:任彥 通訊員:杭建宣、沈明鋒)
大城北規劃建設的高潮,此起彼伏。半年來,大城北區域的建設步伐,不斷加快。
“作為大城北的引領區,余杭區塊共有32.233平方公里,位于繞城高速公路北線以南,京杭大運河以西,莫干山路以東,拱墅區區界以北。這里也被稱為杭州的北部新城。”市建委、市大城北辦負責人表示,未來三年,大城北余杭區塊將依托良渚和大運河“雙遺”文化,打造杭州文化城脊、東方文化交流窗口,形成和諧宜居、富有活力、特色鮮明的生態文化高地。
眼下,大城北余杭區域已經有了豐滿的規劃:著力從發展創新型經濟入手,立足良渚大文化、大數字、大健康+總部經濟“3+1”產業布局,全力以赴將余杭區域建設為產業人文融合發展的大城北引領區,加快助力建設獨特韻味別樣精彩的世界名城。
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大城北北部交通大飛躍
位于大城北余杭區域的北部新城地理優越,勾莊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各個高速進出口,每天車水馬龍。
“通過大城北規劃建設,進一步完善城市路網結構,提升路網交通能力現在已經顯得尤為重要,這也是北部新城要盡快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特別重要的一個環節。”余杭區大城北辦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也是杭州建立對外快速通道,加快提升杭州城市能級的重要舉措。
良渚新城管委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從去年開始,大城北余杭區塊就開始實施交通先行戰略,加快道路項目建設。
今年1月31日,上塘高架路(好運街至宣杭鐵路段)開通試運行,這樣去往杭州北部出城方向,可沿上塘高架一路向北,直至南莊兜收費站。新開通的這段高架橋,全長兩千余米,南部連接原有的上塘高架,北邊在宣杭鐵路南部落地,為雙向4車道,設計車速80千米/小時。
“新開通的高架橋跨過了地面的上塘路康橋路交叉口,不僅加快了良渚新城內部的規劃發展,加強了城區區域連接,還完善了北部新城路網結構,將城市快速路網與高速路網完美結合。”良渚新城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
大城北規劃建設,不斷加快。
今年10月,北部新城又有一條重要道路(杭行路北延及綜合管廊工程)開建,總投資6.2億元,計劃2021年年底建成通車。這條道路建成后,將直通主城區,大大改善宣杭鐵路以北居民往杭州主城區的交通出行狀況,有效緩解上塘高架的交通壓力。
最新數據顯示,大城北余杭區域,2020年將新建17條道路,再一次升級完善路網結構。其中,連接棕櫚路(古墩路—白洋港)進度比計劃快,今年年底前將完成主體工程。這樣莫干山路和古墩路進一步打通,出行更加便利。
根據規劃,北部新城路網建設分為4個板塊展開:軌道交通,地鐵2號線已建成通車,4號線和10號線正在推進之中;高速路網,今后將串聯繞城高速和杭寧高速;城市快速路網,上塘高架路(好運街至宣杭鐵路段)已開通,貫通杭州市中心的莫干山路,其往北延伸段建設也已即將開始;還有就是城市主干道,作為大城北的交通骨架,金昌路、古墩路、杭行路等工程也有序推進。
“大城北區域統一規劃建設后,北部新城的交通局面進一步被打開,通往臨平、未來科技城、杭州西站,武林廣場,可以說是形成了一個30分鐘的快速圈。”良渚新城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點成線,線再串成網,北部新城的交通布局,未來將越來越好,聯通長三角也會更加便利。”
從創新型經濟入手
北部新城產業升級
自從融入大城北的規劃建設后,北部新城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在北部新城的中心位置,也就是良渚新城城市CBD的核心區塊,“良渚之芯”數字經濟總部園區正朝氣蓬勃。這里規劃面積477畝,重點招引集聚一批以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數字經濟行業領軍企業。
栽下梧桐樹,自有鳳凰來。4月2日,良渚新城管委會與世界500強企業——雪松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達成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智慧旅游、數字供應鏈、智聯城市和金融服務等方面開展長期且深入的合作。
根據合作協議,在良渚新城核心區范圍內將設立“雪松數字經濟總部”,打造匯集智慧旅游、數字供應鏈、智聯城市和金融服務四大業務的運營總部。同時,投資建設“良渚新城RBD”,布局包含良渚文化會客廳、城市游憩區、大型商業中心、主題步行街區、高星酒店、高端寫字樓等在內的,集城市休閑游憩、文化旅游、辦公金融和高檔居住為一體的商務聚集區。
良渚新城與雪松控股此次達成戰略合作,是良渚新城正全力打造的“良渚之芯”數字經濟總部園區內首個入駐項目。
良渚新城管委會相關負責人透露,最近,北部新城又招引了一批國際國內領先龍頭企業及精英人才入駐“良渚之芯”數字經濟總部園區。截至目前,以格力新智造創新基地總部、雪松數字經濟總部、陽光保險汽車金融總部等為代表的一批世界(全國)500強項目,以及以陽光保險、金證引擎、星期六股份新零售總部項目等為代表的名企總部項目,已相繼簽約落戶北部新城。同時,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產業園(華東中心)、齊感科技、嘉禾國際、和元生物、豐能醫藥等一批投資強度大、行業帶動強、科技含量高的京深滬地區“大好高”項目,也在簽約籌備中。
“在數字經濟總部園區內,通過產業進駐帶動上下游產業發展,營造了百花齊放的創新生態,成為北部新城經濟轉型升級強有力的引擎。”余杭區大城北辦負責人表示。
立足悠久的運河文化
打造良渚的智慧門戶
京杭運河良渚段周邊,歷史悠久,依水而興的運河文化綿延。
“但余杭運河段門戶形象弱,缺乏標志性景觀,文化挖掘還不夠。”良渚新城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說,為了彌補這塊空白,明年運河西側文化帶公園將開工建設,“我們稱這個未來的公園叫良渚的智慧門戶。”
這個公園立足京杭運河良渚段周邊悠久的歷史文明積淀,結合依水而興的運河文化,整合周邊的城市設計以及新城規劃,著力打造一處集樂活之都,創新之城,智慧高地于一體的運河新起點,形成慧秀新城國際濱水空間的文化新門戶。尤其值得關注的是余杭區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大運河綜合保護)一期——良渚段也將啟動提升改造。
據了解,該項目提升范圍北起上塘高架,拱墅區界,西至規劃道路,東至京杭大運河。項目提升改造面積約59721平方米,寬約150米,長約450米。景觀提升改造內容包括綠化提升改造、活動廣場提升改造、休憩設施、景觀小品雕塑等相關內容。
大運河邊,良渚運動公園、良渚街道綠道、良渚繞城以北四季田園、崇賢新城沿河公園等新地標新景觀,正拔地而起。
不僅如此,余杭區大城北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在生態文化彰顯和幸福保障行動上,“優化河網流域生態系統”也很關鍵。
西塘河是杭城北部四條主干河道之一,歷史上是良渚地區與主城連接的重要通道,是古杭州聯系今杭州的重要文化紐帶。
不久后,以西塘河為中心,北至繞城高速,南至余杭區界,也將開始整體提升改造。從本次規劃上看,改造將從生態性、文化性、休閑性三個方面全面提升西塘河的環境,使其由封閉變為開放。
“西塘河緊鄰曾經的‘北大門’城市主干道莫干山路,是承載著城北門戶形象窗口和文化傳承的功能載體。因此,提升改造西塘河,就能展現杭州大城北門戶窗口,拉高城北新城的文化品位。”余杭區大城北辦相關負責人表示,提升后的西塘河將是生活休閑型河道,作為連續的開敞空間、公共活動空間,為兩岸生活和工作提供戶外活動場所和部分休閑配套功能,“進一步提升周圍生態環境,提升了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
生活配套日益完善
民生福祉不斷提升
要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發展品質、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和獲得感,民生項目建設不可或缺。這也是大城北規劃建設的重點。
眼下,圍繞大城北規劃建設,北部新城開工建設了一大批民生保障項目,涉及商業綜合體、保障性住房、學校、農貿市場等。
285米摩天辦公寫字樓,約14萬平方米萬象城集中式商業建筑……地上建筑面積約50萬平方米,總體量約達80萬平方米。
據了解,杭州第二座萬象城已在北部新城開始動工。這座巨無霸建筑東至杭行路,南至謝村港,西至北城三路,北至勾運路,靠近杭州重要的南北交通干線上塘高架。項目建成后,將推動大城北的商業量級再上一個新臺階。
不僅僅是商業配套,接下來,這里的教育資源方面,也將有一場“大爆發”。
小洋壩小學和良渚新城一小2所一類小學的新建項目將在明年完工,并會馬上投入使用,緊接著,良渚新城二小也將在明年開工。其中位于良渚街道的小洋壩小學項目,投資2.5億元,總用地面積54.9畝,將開設36個班。
崇賢街道的“教育版圖計劃表”也在展開,今年年底,投資1.85億元的崇賢二小獨山校區即將完成主體建設,預計可開設36個班;投資4.6億元的沾橋中學年底開工建設;投資6500萬元的臥龍浜幼兒園已于今年8月份開工,其他計劃中的小學、幼兒園建設項目都將在三年內陸續開工……
眾多保障性住房建設,也同步推進中。其中,占地面積94.7畝的運河村農居二期工程、占地31.3畝的運河村高層公寓三期工程將在明年完工,還有小洋壩農居點一期和二期項目、運河新城農民高層工區三期和四期項目等項目也會緊鑼密鼓進行。
醫療配套,未來將是大城北余杭區域另外一個金字招牌。
在京杭運河以西、上塘高架以東,這里正被打造成生命科技小鎮,集聚發展醫療科研產業,構建健康醫療產業帶。樹蘭國際醫療中心、華潤杭州醫療中心、華大國際基因谷等一批重大項目都已落地新建。
“落戶良渚街道的華潤國際醫療中心項目今年9月已動工,未來這里設有華潤健康大廈、北病房區、醫技區、南病房區、門診區等部分,總床位數突破800張。”余杭區大城北辦負責人表示,大城北規劃建設為市民群眾的民生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效果,滿足了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是提高城北地區人民幸福感的實際行動。
返回頂部- 責編:8037
- 瀏覽:
- 來源:杭州日報
相關閱讀:
- ·杭州高品質推進大城北規劃建設(10/28)
- ·杭州大城北崛起吹響集結號!(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