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下城區打造世界名城重要增長極 高質量建設大城北活力區
- 杭州寫字樓網
- 2019/10/31 10:34:45
(原標題:下城打造世界名城重要增長極 高質量建設大城北活力區 記者:楊怡微 通訊員:杭建宣、林琳)
高質量推進大城北規劃建設的號角,在下城區域,全面吹響。
今年以來,按照“聚焦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縱深推進全域中央商務區建設,奮力打造世界名城一流核心城區”的總體部署,下城區域緊密結合區位優勢和產業特點,全力推進大城北區域16.06平方公里范圍“武林新城”建設,努力將“武林新城”打造為全市“大城北”區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站在長三角城市群一體化發展和提升杭州城市能級的重要時期,大城北下城區域精心謀劃的一座宜居、宜業、宜學、宜游、產城人文融合發展的“武林新城”,正在蓄勢待發。
“下城北部地區兼具城中村、上塘河文化和城市山水資源,有較好的基礎,以創新的思路和舉措實施高品質規劃建設,推動老工業區塊城市有機更新,這片全新的發展空間,已逐漸顯現出強勁的吸引力。”對于大城北重要區域的規劃建設,下城區大城北辦負責人表示,將進一步加快推動大城北規劃建設在下城區域的落地,“加快打造大城北區域中的武林新城,為杭州加快推進城市國際化、建設獨特韻味別樣精彩的世界名城,打造展示我國城市有機更新成果的重要窗口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眼下,一系列旨在提升杭州城市能級的重大建設項目,正在緊鑼密鼓地展開。
統籌推進產業發展 首個數字經濟產業園區強勢崛起
作為杭州的核心城區,也是大城北規劃建設中的重要區域,隨著建設的持續推進,眼下,下城區域不斷釋放出了新的發展活力。
今年8月,新整合的下城數字經濟產業園區正式成立。
“這是杭州市第一個以數字經濟命名的產業園區。”下城區大城北辦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意味著,杭州在大城北的“戰略要地”有了一個集產業發展、生活、生態于一體,占地面積約6平方公里的數字產業大平臺,距離杭州市中心武林廣場只有6公里,距杭州東站僅15分鐘車程,“在這里,未來將是大城北發展的新空間、新產業和新引擎。”
據了解,該園區以跨貿和電競產業為主;其中,跨貿小鎮目前共齊聚了1800多家產業鏈企業,2018年稅收達16億元;電競小鎮吸引了來自全國的電競團隊入駐,兩者融合,助推著下城朝著全域中央商務區建設的目標闊步前進。
事實上,這正是杭州謀劃大城北規劃建設的初衷和落腳點,這也是杭州提升城市能級的重要體現。
此外,新天地中央活力區建設,也將是未來下城區域推進大城北規劃建設的重要板塊。
“這里原先是杭州重機廠,保留了許多工業遺存;這個活力區項目占地850畝,建筑體量180萬方,涵蓋了生產(商業、科技)、生活、生態等,旨在打造開創城市CBD、綜合體的升級版本,為大城北地區乃至杭州,貢獻‘中央活力區’的新范式。”下城區大城北辦相關負責人介紹,新天地中央活力區打造了兩大特色街區,并在此基礎上,結合國際化的藝術、文化元素,整合購物消費、音樂酒吧等夜生活業態、休閑景觀,打造國際文化藝術公園。
這些產業,都將為高質量建設大城北核心區,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東新路整治11月開工 梧櫸景觀大道串起一城繁華
城市發展,交通先行。城市交通路網等重大基礎設施是大城北區域規劃建設的重要內容。
作為貫穿整個下城區的主干道,東新路將是未來大城北連接主城區南部的主要脈絡。眼下,下城區域正在謀劃打造東新路景觀大道,扮靚北部城市形象。
據了解,整治工程南起環城北路,北至同協路,全長約11公里,雙向6車道,由建國北路-東新路-華豐路三段組成,沿東新路道路紅線范圍內提升改造,主要涉及交通優化、景觀提升、地下聯通、道路改造、立面整治等內容。
一帶連三區,三星串多點。
“此次提升改造以留石、德勝快速路為界,依靠東新路城市繁華帶由北往南依次打造創享繁華、品質繁華、文化繁華為主題的三大核心景觀風貌區;在兼顧其交通性和生活性基礎上,景觀設計主要以保留現有梧桐為基調,打造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的梧櫸景觀大道”下城區大城北辦相關負責人介紹,針對道路夜景燈光的設計,考慮兩側辦公商業高層相互俯瞰和沿路步道相互眺望等觀賞視角的可視范圍,進行區塊整合設計和建設,可遠程控制操作,滿足不同季節展示,方便展示不同燈光文化內涵。
不僅如此,“一路繁華”除了體現在景觀改造上,還會落實于功能的整合中。
“以東新路為脈,以特色文化為靈魂,串聯產業發展,打造聯系武林新城與武林都市的發展走廊,這也是大城北地區的一個重要發展通道。”下城區大城北辦相關負責人指出,東新路的整治提升和有機更新,將會對下城區域以及大城北區域的交通出行、城市景觀、產業振興和文化發展起到極其重要的紐帶作用和示范效應,最終的目標是要將東新路打造成一條兼具城市交通、景觀功能、連接產業的東新大道。
據悉,東新路整治工程(紅線內)EPC招標已經于9月底完成,計劃將于11月正式開工。
留住工業記憶 因地制宜打造特色生活配套
大城北建設如火如荼,民生項目加緊推進。
如今,在大城北規劃建設中保障改善民生,下城區域已經交出了一份有溫度的答卷。
隨著大城北建設的持續推進,下城區域結合安置房建設,配合新建配套服務、商業商務、文娛體驗,使歷史文化與新商業服務完美融合,形成獨具特色的商業居住風貌區,改善商業生態的同時進一步提升了民生福祉。據統計,下城區域共有27個安置房項目,面積達230萬平方米,截至目前,已經開工16個項目。
與此同時,在這片80.2公頃的土地上,規劃以“特色建筑物+特色構筑物”為基礎,遵循“改造再利用”的設計原則,留住杭汽輪記憶的同時嫁接文創產業,整體構建“一體、兩心、二街”的公共設施布局與“一軸、三帶、四片”的城市發展格局已經初步形成,為周圍的市民群眾增加了一處充滿活力的文化創意區。
值得一提的是,下城區域在規劃建設大城北項目中,因地制宜地設置了各有千秋的民生項目。
例如下城中部片區的杭氧北片區,考慮到該地塊高品質住宅小區較少,公共服務配套設施不足的情況下,下城區域著力在該片區導入高知產業,實現從國際視野的聚焦到國際人才的聚集,打造便捷生態的居住社區,配以休閑時尚的商業街區;同時,還實現了片區內公寓、酒店、銀行等服務功能有效組團,打造適合居民工作、娛樂、居住三者合一的24小時國際化商務街區。
此外,武林新城區塊內包括安吉路幼兒園錦繡園區、杭州觀成幼托園、西園實驗幼兒園白石園區等3所幼兒園,以及一所九年制觀成實驗學校也已投入使用。下一步將充分發揮名校資源的輻射功能,進一步推進下城區“南北”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眼下,又一座承載著詩與遠方的地標項目正在馬不停蹄地建設中。這座位于下城區域東新板塊的重量級文化地標建筑——中國·武林美術館已經正式啟動開工建設。
據了解,該項目南臨沈家幼兒園,北至新天地街、東臨欣景苑小區、西沿永福橋路,項目用地面積約為1.49公頃,計劃總投資4億元人民幣左右。美術館將打造成為一個面向全社會的文化綜合體,以美術展覽和文化展示為依托,設計結合場地特點及未來日常使用,使展覽的藝術空間遠離城市喧囂,并能凸顯其在城市空間中的重要地位。
一個個生態項目和地標,正在大城北核心的下城區域,拔地而起。
事實上,這些民生項目,正是通過大城北規劃建設,提升民生福祉、優化區域統籌,提升杭州城市能級的生動實踐。
隨著大城北規劃建設的持續推進,一個“天藍、地綠、水清、景美”的宜居城區正躍然紙上。
返回頂部- 責編:8037
- 瀏覽:
- 來源:杭州日報
相關閱讀:
- ·依托良渚遺址和運河文化 高品質打造杭(10/30)
- ·高標準建設大城北核心區 打造杭州未來(10/29)
- ·杭州高品質推進大城北規劃建設(10/28)
- ·杭州市大城北地區規劃建設工作推進大會(02/26)
- ·杭州地鐵5號線首通段(創景路站-善賢站(02/22)
- ·杭州大城北崛起吹響集結號!(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