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高新區(濱江)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
- 杭州寫字樓網
- 2020/3/16 13:50:46
(原標題:杭州高新區(濱江)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 張留、宋桔麗)
提起杭州高新區(濱江),人們可能首先冒出一個詞就是“國際濱”,這里集聚了國際化的產業、閃耀世界的企業、類硅谷生態以及現代化的城市環境。
作為全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前沿陣地、全省改革創新的試驗區,這里以不到浙江千分之一的土地面積,培育出全省十分之一的高新技術企業、50家上市公司,成為浙江資本第一區,打造了網絡信息技術產業的全產業鏈,形成了千億級智慧經濟產業,涌現了阿里巴巴、吉利、?低暋⑿氯A三、網易、大華等一大批行業領軍企業。
歷史走進“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人們迫切地想要知道,這片寫滿經驗的土地,還能為浙江努力成為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一體化發展金南翼貢獻多大潛能?還能為杭州打造數字經濟與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雙引擎”迸發出多大想象力?
事實上,“國際濱”高質量發展藍圖和目標,早已錨定——
去年11月,杭州高新區(濱江)召開了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暨新制造業計劃推進大會,會上發布了《杭州高新區(濱江)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發展綱要》《關于打造數字經濟和新制造業發展“雙引擎”加快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的若干政策意見》等一系列政策舉措。
在今年1月召開的區委五屆八次全體(擴大)會議上,杭州高新區(濱江)提出重要戰略部署,切實把握好高質量發展與可持續發展、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治理、高質量發展與高素質隊伍“三對關系”,深刻理解“三對關系”的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和效果導向,在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的實踐中,不斷豐富和深化高新區高質量發展的寶貴經驗。
今天,浙江再次吹響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號角。我們從制造業“高”“質”“量”的另類解讀中,探尋“國際濱”無限想象力的一個側面。
要“高”
提升比肩世界一流“硬實力”
“國際濱”這個名字背后,是比肩世界一流的使命與雄心。
非常之名,有非常使命。它是濱江的,是杭州和浙江的,也是世界的——
作為國家級高新區的濱江,承擔著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的國家使命,須以高質量發展,為杭州、浙江乃至全國作出貢獻,提升比肩世界一流的競爭力,全面打造新一輪創新發展的核心引擎。
“國際濱”比肩世界一流的雄心,并不是空中樓閣,而是建立在過去30年的發展基礎之上。
這既是現實期待,也是歷史回音。杭州高新區成立于1990年,是國務院批準的首批國家級高新區;濱江區成立于1996年;2002年6月,杭州高新區和濱江區兩區管理體制調整,兩區合二為一;2015年,杭州高新區為核心的杭州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被國務院批復,杭州高新區走出了一條創新驅動、內生增長之路;2016年,杭州高新區被科技部列入全國8個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創建序列。
這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循序漸進。30年間,從最開始的軟件產業,到后來的通訊產業,再到如今的互聯網產業、物聯網產業,甚至正在集聚發展的生物醫藥大健康產業,杭州高新區(濱江)始終堅定“高”和“新”的發展方向,走出了一條創新驅動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站在新時代的關口,面對高質量發展的時代強音,困難與希望同在,挑戰與機遇并存。解放思想,放大格局,提高站位,認清優勢,鞏固優勢,補齊短板,杭州高新區(濱江)提出并實施了一系列切實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推動新一輪高質量發展的新思路、新舉措——
“國際濱”的高質量發展,首先是目標之高。
按照“一個目標、兩大引擎、三大生態、四大路徑、五個一流”的部署,杭州高新區(濱江)將通過高標準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構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區域創新經濟體,成為新時代國家高質量發展標桿,為建設創新型強國打造中國方案浙江樣本杭州經驗的濱江精華版。力爭到2025年,全面具備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的基本形態,成為國家創新網絡的主要樞紐,地區生產總值力爭達到3000億元,實現翻番;到2035年,全面建成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
“國際濱”的高質量發展,也在于格局定位之高。
杭州高新區(濱江)將擔負起國家高新區的使命責任,建成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全球創新源”,代表國家搶占世界科技發展的制高點,成為具有重大引領作用的科技創新樞紐;建成享譽中外的“世界數字港”,成為中國數字強國戰略的主力軍,全球數字經濟的引領者;建成引領中國的“未來智慧城”,以數字化理念、智慧技術加快拓展城市場景應用,建設形成更具科技感和生活感的未來城市;建成宜居宜業宜游的“國際魅力濱”,成為產城人深度融合發展、國際標準現代氣質高新特色江南韻味的現代科技新城。
要“質”
加快突破制約發展“天花板”
今年年初,2020~2022年浙江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示范縣(市、區)創建名單出爐,杭州高新區(濱江)名列其中。這意味著,未來3年,該區將作為全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樣板間”,為“浙江制造”提供可復制的“濱江示范”。
制造業,也是“質”造業。新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更要有“質”。豎起以“質”取勝的價值導向,才能加快破解產業發展的“天花板”。
一句“螺螄殼里做道場”,最能窺見拉長板補短板的“質慧”。
杭州高新區(濱江)僅有73平方公里,發展空間彌足珍貴。驅車穿行于濱江,幾乎看不到連片的廠房,映入眼前的是一幢幢現代化高樓。制造業的“硬朗”形象,沒能直觀反映在城市面貌上,是因為在高新區,基本見不到動輒幾百畝土地的制造業項目,取而代之的是高質量發展的濱江新制造業模式。
工業上樓蓄活水。在濱江智造供給小鎮內,一座全新的工業綜合體項目正在建設。該項目總用地面積5.01萬平方米,但相比傳統的供地方式,工業綜合體更像是一個產業生態的集成,除了將為企業建造智能智造生產研發用房之外,更注重產業鏈的協同和各種生產要素的集聚,同時食堂、展廳、咖啡廳、圖書室、健身房等服務設施集中配置。
先行先試工業綜合體新模式,破解產業做大做強空間制約問題。這種節約集約用地的做法,為“供地”與“供樓”雙軌并行提供一種新思路。按照杭州高新區(濱江)主要負責人的設想,濱江不要讓土地等項目,更不能讓項目等土地。要實現“有序供地”和“有序供樓”,供地和項目的進度要緊密銜接,產業平臺今年都將啟動工業綜合體或者孵化器項目。
全鏈協同強動力。高新區(濱江)產業內生動力旺盛,集中精力強鏈補鏈,制造業發展進入新境界指日可待。該區將一手加快集聚要素資源,爭取在數字安防、5G、智能制造以及集成電路設計、制造和裝備產業等領域取得提升突破;一手以細分行業領軍企業為龍頭,加強產業鏈協同創新,進一步做強從關鍵控制芯片設計,到傳感器和終端設備制造、物聯網系統集成、網絡通信設備、信息軟件開發以及相關應用、網絡安全的制造業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的全產業鏈。
全域孵化造生態。一位高新區干部直言,高新區(濱江)的發展,有頂天立地的大企業的貢獻,也有來自鋪天蓋地的中小企業的不斷輸血造血,所以杭州高新區(濱江)特別重視全域孵化生態的打造。
目前,杭州高新區(濱江)正在強化領軍企業、鳳凰企業、瞪羚企業和雛鷹企業的四級梯隊結構,并加快建設特色小鎮,推進小微園區和傳統工業園提升改造。力爭到2025年,高新區(濱江)孵化面積超300萬平方米,孵化器、眾創空間數達到150家,形成全域孵化生態。
想方設法突破“天花板”,就能看清轉變發展邏輯的“信號燈”,用好畝均論英雄的“指揮棒”。日前,浙江省深化“畝均論英雄”改革工作領導小組公布2019年分領域分行業畝均效益領跑者名單。其中,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位列浙江省高新區畝均效益領跑者榜首,區內的7家企業上榜浙江省制造業畝均效益領跑企業,其中3家上榜綜合20強。
用開放合作,換更廣闊的空間,去突破更高的“天花板”。目前,杭州高新區(濱江)富陽特別合作區正高標準推進,堅持重大項目、高新技術產業項目、規模集聚項目“三個優先”,建設區域合作示范區。力爭到2025年,區內外資研發機構達到240家,形成全球范圍內配置人才、資金、技術的能力。同時,國際濱還在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等國家戰略,推動更大范圍內的國際合作與交流,提升全球競爭力。
要“量”
積蓄制造引擎轉動“新勢能”
錢塘江南岸,“最美跑道”的櫻花開了,一朵一朵,鋪天蓋地,這邊臨江聽濤,那邊櫻花絢爛。
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制造業強區,離不開發展勢能的積蓄。一點一滴,就像“最美跑道”上一朵一朵的櫻花,將杭州高新區(濱江)簇擁成浙江乃至全國的創新高地。
從面積只有10余平方公里的杭州文教區啟航,到如今發展成為杭州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核心區,杭州高新區(濱江)高舉改革開放和科技創新的旗幟,不斷積累資金、技術、人才和項目,闖出了一條起步早、見效快、具有特色的創新創業之路,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如今,以信息經濟見長的杭州高新區(濱江),再次提出了努力推動制造業發展達到全國領先水平的目標。這一目標的實現,少不了眾多經濟指標“全省第一”“全市第一”的強力支撐。
主導產業一路快跑。2019年,高新區(濱江)全年實現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1150億元,增長15%,占GDP比重73.7%,列杭州全市第一。規上工業增加值642.2億元,增長10.7%,工業新產品產值率58.1%,列杭州全市第一。云計算與大數據、物聯網、信息軟件等8個產業均實現兩位數增長。軟件產業基地綜合評價全國第三,在省數字經濟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的《2018浙江省數字經濟發展綜合評價報告》中,高新區(濱江)數字經濟綜合評價總指數為148.4,位列全省89個縣(市、區)之首。
企業梯隊快速成型。上市公司數量再創新高,網易有道、啟明醫療、迪普科技、泰林生物分別在境外和創業板上市,安恒信息、虹軟科技、鴻泉物聯、當虹科技在科創板上市,去年以來新增上市公司8家,總計50家,均列全省第一,成為浙江“資本第一區”。新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542家,有效數突破1200家,繼續保持全省第一。
科創要素集聚量變。研發投入GDP比重10%,全年技術交易額超120億元,均列全省第一,新增省重點研發計劃項目27項。引進人才31325人,其中碩博人才8232人,占人才引進總量26.3%,均列杭州全市第一。
引育平臺層次攀升。北航杭州研究生院開工建設,北航杭州創新研究院入選省重點新型研發機構,聯合區內企業設立實驗室10個、開展科研項目18個、設立產業化公司3家。新增國家級創新機構1家,省級重點實驗室等研發機構6家,市級研發機構103家……
量變加速度,新勢能更澎湃。建設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區,該區最新目標是:到2025年,研發投入占GDP比重、知識產權數量、畝均效益、新產品產值率始終保持全省前列;規上工業增加值、規上工業企業數量、制造業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工業技改投資額、工業新引進項目投資額、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實現“翻一番”增長,爭創物聯網、人工智能等2個千億級主導產業集群,通信設備、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能源產業等4個五百億級產業集群和集成電路、節能環保等5個以上百億級產業集群。
精準發力,力爭以最強政策扶持、最優營商環境,打造新比較優勢。去年11月,高新區(濱江)還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快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關于促進5G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政策。今年,該區“X”系列政策還將逐一修改提升、逐一發布。同時,杭州高新區(濱江)還將提升服務效率,提高經濟治理能力水平,不僅要建立全面翔實的企業數據庫,而且還要打通線上線下和部門之間的信息壁壘,實現轄區企業全生命周期的數字化服務。
返回頂部- 責編:8037
- 瀏覽:
- 來源:浙江日報
相關閱讀:
- ·杭州高新區(濱江)富陽特別合作區10個項(03/18)
- ·杭州爭創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01/20)
- ·杭州高新區(濱江)全面邁進建設世界一流(01/02)
- ·杭州高新區(濱江)加快研發型人才培養再(11/19)
- ·杭州高新區(濱江)定下新目標 2035年建(11/18)
- ·杭州高新區(濱江)成“國際濱” 加速全(05/10)
- ·杭州高新區(濱江)舉辦首屆人才節 讓人(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