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蕭山信息港“成長記” 1至10期建設項目公布
- 杭州寫字樓網
- 2020/5/9 9:12:57
(原標題:信息港“成長記” 記者:姚潮龍)
7日,信息港6期開園,并首次公布了1至10期建設項目,讓外界重新審視這個被稱為蕭山創新經濟新中心的平臺。
經過6年發展,信息港已完成注冊企業1508家,先后引進和培育5家獨角獸企業,15家上市企業,51家估值達1億元以上的企業,58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3家國家級眾創空間。
從“1”到“10”,某種程度上,信息港已成為新時代蕭山創新經濟的代言人。
從“0”到“1”
“剛來信息港時,周邊一片荒蕪,人流、車流也不多。”望著如今年輕人進進出出、背包客來來往往的畫面,杭州美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裘惠良認為,信息港如同它的名字一樣,發展速度堪比信息技術變革速度。
從初創企業成長為生物醫藥領域的領頭羊,美聯生物是信息港第一批入駐企業:2014年1月,被稱為是“杭州軟件新城首個產業集聚平臺”的杭州灣信息港正式開園,首批30多家初創企業集中入駐,如今像美聯生物這樣仍舊“活下來”的不多但生命力旺盛。
“6年后仍‘活著’的企業,絕大多數具有良好成長性。”開發區經發局局長韓夢龍告訴記者,信息企業、初創企業的最大特征就是更迭頻率高、變化速度快,這是“市場選擇的最好結果”“優勝劣汰的正常現象”。“我們尊重這種‘自然’規律,所以更加珍惜留下來的企業。”
說出這番話并不容易,僅從地理位置而言,6年前的信息港更像是地處“城郊接合部”,硬件條件并不算很好,甚至在早期的很多企業家看來,當時“周邊一片荒蕪,窗外望去滿眼是農田”。可誰能料想到,如今這里成為了蕭山創新經濟的新中心。
這種“并不好的條件”,其實更像是當初蕭山發展創新經濟的條件:以傳統經濟為主導的蕭山,并不具備主動發展創新經濟的先發優勢。從這個角度而言,信息港的誕生,更像是蕭山瞄準創新經濟的一次“試水”,尤其是當傳統動能開始弱化時,信息港扮演著蕭山創新經濟“試驗田”和動能轉換破題者的雙重角色。
信息港投促部負責人介紹說,起步3年較艱難,更多是在打基礎,幾乎是從零開始。“全國各地招商引資,到各個高新園區找項目、求項目,首先要在量上有足夠積累。”該負責人表示,盡管“求量”,但根本的還是“求質”,“量是為濃厚氛圍造勢,質才是長遠發展的保障,我們會通過平臺自主孵化去粗存精,留下最好的。”
信息港是一個大孵化器,以“1+X”創新孵化模式,為產業發展構筑新的“造夢空間”。統計顯示,自2017年底信息港首個雙創平臺——網易聯合創新中心落戶信息港以來,微軟云、阿里云創新中心、灣區孵化器、中日產業基金孵化器等12家雙創平臺陸續入駐,40余個億元級明星項目成功孵化,200余個國際科研機構和世界500強企業的創業團隊接踵而至。
截至目前,信息港已獲評國家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浙江省特色小鎮等諸多榮譽稱號,這意味著信息港已經成為初創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搖籃。
從“1”到“X”
如今的微醫集團,稱得上“網紅”企業,它是信息港自主培養、自主孵化最成功的案例之一。
說最成功,不僅在于它自身的成長——從掛號網到數字健康,自2015年入駐信息港以來,微醫集團開創了互聯網醫療行業多個“第一”,一舉成為國際上規模最大、最具成長力的數字健康獨角獸之一,被譽為新經濟時代的“蕭山萬向”。目前,微醫市場估值已經突破100億美金,并正在進行IPO。
更重要的是,越來越多與微醫相關的產業資源正加快匯聚信息港,其行業影響力、號召力,讓信息港招牌更明更亮,并逐步轉化為發展潛力、實力。比如,為微醫相關業務配套的九愛科技、唐橋科技等落戶,成為信息港二期中國智慧健康谷的生力軍。目前,信息港智慧醫療、器械及生物科技類企業達350家,僅估值億元以上的企業就達17家。
這就是創新經濟的“乘數效應”“塊狀效應”。類似的還有很多,如科大訊飛,以它為龍頭的中國人工智能谷,一知智能、健培科技、量知數據、近店科技、知衣科技等越來越多活躍在語音識別和處理、圖像及語義識別、醫學人工智能共性關鍵技術領域的企業紛紛集聚;以華瀾微為龍頭,地芯引力、廣芯控股、鼎龍控股、浙能邁瓴等在內的相關產業龍頭企業已簽約落地,目前正在形成信息港小鎮九期杭州市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園。
一名考察過信息港的浙江發改委專家認為,對于蕭山而言,信息港的“塊狀經濟”,已不再是曾經那種以傳統經濟為主、以市場驅動規模為特點的產業集群,而是以科技增量價值為導向、以高端人才為支撐的創新經濟體,遍地開花的小而美,行業一流的精而尖,是這種經濟業態集合的最大亮點,“這也是信息港成為蕭山經濟轉換新動能的支點所在。”
從“1”到“10”
短短6年時間,信息港從1期發展并規劃至10期,這樣的成長速度,是蕭山創新力量迸發的縮影。
7日杭州灣數字健康創新谷開園儀式上,不少人可能會留意到一個有意思的現象:信息港二期是中國智慧健康谷、六期是杭州灣數字健康創新谷,正在建設的信息港小鎮七期是杭州生命健康產業園。粗粗一看,似乎大同小異。
“的確都是新健康經濟領域,但側重點并不相同。”韓夢龍說,比如六期重點招引龍頭型、總部型數字健康企業,七期則重點招引生物創新藥研發、高端醫療器械、生命健康管理等醫療細分領域的產業項目,“新健康經濟涉及領域很廣泛,信息港堅持圍繞現有產業基礎優勢,進一步做精做細做強細分行業,每個領域都要成為‘金名片’。”
經過6年的蟄伏與積累,信息港對自身的發展定位不斷強化、細化,創新效應正在不斷釋放。更重要的是,這種效應已經產生更大的溢出效應。
總投資超過2億元、去年5月動工的信息港小鎮八期是杭州灣區數字公園,將重點以數字經濟為導向,打造成集科技、人文與審美為一體的具有極強“社群屬性”的創新型國際化科技園區,但背后并非這么簡單。
實際上,杭州灣區數字公園是信息港灣區孵化器的拓展平臺。2018年底,盈動資本創始人項建標攜灣區孵化器走進信息港小鎮。“灣區將助力蕭山集聚數字力量。”項建標并沒有食言,短短半年就引來了知衣科技、我匯科技等29個數字經濟優質項目,信息港F座的兩層樓沒多久就全部用完,這才有了杭州灣區數字公園。
項建標說,杭州灣區數字公園將作為盈動資本和灣區孵化器構建完整的“資本+眾創空間—孵化器—產業園”全生命周期孵化生態鏈的重要一環,以及灣區孵化器高速成長項目的擴張辦公用地和精準引智的高層次人才項目跨境孵化平臺,“灣區將助力蕭山集聚數字力量。”他信心滿滿地說。
記者手記
感受轉型升級的蕭山力量
何學仁
每一次蛻變的痛苦背后,都有光榮的痕跡。轉型升級,對于蕭山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來說,是艱難之路,但也是必由之路。盡管蕭山傳統經濟規模大、比重高,轉型升級難度大,但從信息港小鎮的跨越式發展中,能感受到那份“勇立潮頭、奔競不息”的蕭山力量。
步步為營,數據最有說服力。信息港,短短數年時間,就從1期擴張到6期,未來還要建設到10期甚至更多,這樣跨越式的發展速度,在杭州市乃至浙江省都是罕見的。這樣的“奇跡”,發生在傳統經濟樹大根深的蕭山,有些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因為,面對經濟轉型升級,蕭山是認真的,而且是有決心有魄力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轉型升級的活力來源,其中人才是最核心的要素。近年來,蕭山在吸引高層次人才上,政策多、補貼大、平臺好,旨在打造最優的人才生態環境,為轉型升級源源不斷地提供力量源泉。
瞄準“高精尖”,搶占未來發展風口。高瞻遠矚的發展規劃和優質的產業項目,代表著一個區域的發展潛力。在蕭山,信息港代表了一種發展潛力。從打造數字健康創新谷到杭州生命健康產業園,從浙大(杭州)國際科創中心到杭州灣區數字公園,從杭州市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園到DH全球創新中心,信息港每期建設走差異化發展之路,特色鮮明,但不變之處,就是產業項目引進始終圍繞“高精尖”展開,代表未來時代的發展方向,比如數字經濟、生命健康、半導體等,都是助推蕭山經濟實現轉型升級的力量。
在人才和科技的助力下,信息港已經逐漸成長為蕭山最具創新活力的區域之一。在信息港的示范帶動下,這樣的創新力量必然會越來越多,它們必將凝聚起推動蕭山實現趕超跨越的磅礴力量。
返回頂部- 責編:8037
- 瀏覽:
- 來源:蕭山日報
相關閱讀:
- ·織密交通網 蕭山信息港小鎮創新“加速(05/12)
- ·蕭山信息港小鎮“變革存量”逆勢奔跑(05/06)
- ·杭州蕭山信息港小鎮多重“云手段”助力(02/19)
- ·杭州蕭山信息港小鎮打造全省數字經濟第(01/02)
- ·中日產業基金孵化器落戶杭州蕭山信息港(06/10)
- ·崛起!高質量發展的蕭山信息港小鎮(07/25)
- ·蕭山城中村將變成杭州城市新中心(08/16)
- ·杭州蕭山信息港小鎮:詮釋傳統園區的華(06/20)
- ·蕭山信息港小鎮榮膺杭州市級優秀小鎮稱(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