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興科技城:以“首創精神”加速國家一流科技創新產業新城崛起
- 杭州寫字樓網
- 2020/7/2 10:47:15
(原標題:嘉興科技城:以“首創精神”加速國家一流科技創新產業新城崛起 撰稿:楊秀娟、項潔、孔莉宏、熊紅紅)
2005年4月10日,由浙江省人民政府與清華大學共同組建的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在嘉興科技城舉行揭牌暨總部大樓奠基儀式。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和清華大學校長顧秉林一起,為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揭牌。
至此,“清華雙子樓”不僅成為嘉興科技城的建筑地標,更點燃了這座充滿活力的科技創新產業新城的熾熱夢想。發揚紅船精神蘊含的首創精神,南湖區按實運作的20年來,嘉興科技城展示了強勁的爆發力,成為東部新城最亮眼的板塊。
如今,面對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這一千載難逢的機遇,作為滬嘉杭G60科創走廊的重要節點,嘉興科技城更以奮發有為的姿態,勇當南湖區打造“重要窗口”中的最精彩板塊之首善之區的排頭兵。
“雙子樓”點燃科技之城創新火炬
“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十年來的探索實踐說明,省校合作是優化科技資源配置、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實現科技與經濟融合的有效模式……”
2014年,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成立十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批示,希望研究院總結經驗,再接再厲,不斷鞏固省校合作成果,為推動區域創新體系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從第一幢鐫刻著“清華”兩字的摩天大樓在嘉興科技城拔地而起,到今年6月22日,經過兩年建設的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總部院區三期正式竣工,扎根南湖區17年的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已成為浙江省乃至全國院(校)地合作的典范。
“立足浙江、輻射長三角”,一張藍圖繪到底。目前,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已設有7家國家級和省級研發平臺、50余家工程化研發中心和智庫,集聚2100余人高層次創業人才,累計孵化900余家高科技企業,集聚了一批又一批國內外領先的創新資源,推動著長三角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方式轉變。
不僅是院(校)地合作,20年來,嘉興科技城秉持首創精神,以“科技創新、人才創新、產業創新”為引領,科學布局“一心、二軸、四片區”空間架構,一座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的國家一流科技創新產業新城巍然崛起,譜寫著敢為人先的創新傳奇。
以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浙江中科院應用技術研究院為“雙核”引擎,近年來,嘉興科技城集聚了浙江清華柔性電子技術研究院、浙江未來技術研究院、上海大學新興產業研究院、嘉興區塊鏈技術研究院等多核平臺,共同構建“2+X”創新體系,平臺建設奏出“亮麗音符”。
堅持“招商引資”“招才引智”并舉,嘉興科技城依托安居環境保障、人才服務保障、科技金融保障構建全球攬才生態,累計引進了圖靈獎、諾貝爾獎等多位獲得者,以及海內外院士等頂尖人才23人、省級以上高層次人才117人、碩士以上高層次人才2100余人,人才引進觸碰“世界高度”。
以“策源地”勇氣樹立產業標桿
上個月,北斗三號最后一顆衛星的組網成功,令每個中國人熱血沸騰。這項足以讓世界驚艷的偉大工程,凝聚了幾代航天人的心血,也是中國科技研發實力最好的展示。
但好多人不知道,國內首款北斗高精度、高性能時鐘同步芯片,就誕生在嘉興科技城的浙江賽思電子科技有限公司。這家科技部重點扶持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也是嘉興科技城數字經濟全面發展中的重點企業之一,公司產品賽思電子以高精度定位授時服務和功能技術,為時間同步設備提供保障,在5G通信、智能電網、軌道交通、金融等領域均有廣泛應用。
這樣的“中國驕傲”,在嘉興科技城還有許多:
深耕15年,“A股新貴”嘉興斯達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作為領軍人才企業已成為國內IGBT領域產銷最大、技術領先的專業研制和生產企業。
去年,聞泰通訊有限公司總產值達到了223.5億元,短短三年時間產值從一百億元躍超二百億元,企業出貨量也連續多年在全球手機ODM行業中穩居前列。
在日本、德國等發達國家掌控的高端精密裝備領域,嘉興華嶺機電設備有限公司的“數控機床用FW系列高精度大推力直線電機”獲得國內首臺套認定。
全球單一地區最大的壓縮機研發制造企業——加西貝拉壓縮機有限公司,代表了“中國制造第一方陣”水平,成為世界冰箱的“心臟”……
依托“科研+產業”發展優勢,以科技服務業為支撐,嘉興科支城構建“集成電路、智能裝備、生物醫藥”三大產業發展體系。截至去年底,科技城已擁有規上工業企業138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91家,培育博創科技、斯達半導體、摩貝信息等上市科技企業,產業發展唱響“奮進之歌”。
圍繞產業定位,科技城提高站位,緊盯產業鏈引進大項目。作為集成電路產業核心原材料,中晶百億項目投產后,可打破國際行業壟斷。氮化鎵屬于第三代半導體材料,也是國內緊缺的芯片資源,總投資25億元的博方嘉芯氮化鎵射頻及功率器件項目,去年又花落嘉興科技城,為“中國芯”的打造提供強勁的助力。
2019年,嘉興科技城全年實現規上工業產值首次突破500億元大關,達到528.6億元,同比增長17.2%。
紅色黨建注入科技新城不竭動力
16家兩新黨組織負責人上臺,以項目路演形式就黨建品牌創建方案進行PK。近期,該轄區兩新黨建品牌創建論證會舉行,像這樣的特色黨建活動,在嘉興科技城并不鮮見。
嘉興科技城的澎湃活力背后,離不開紅色黨建的力量,以“紅船精神”為引領,黨組織建設為這座“藍色之城”注入不竭動力。
黨建工作做得好,就是企業最好的資本。近年來,嘉興科技城黨工委按照大黨建引領大發展的要求,致力于打造引領人才高地、創新高地、產業高地的黨建高地。
目前,嘉興科技城黨工委下屬基層黨組織90個,其中兩新黨組織62個,在冊黨員2937人,兩新組織黨員1400余人。建立了黨群服務中心23個,黨群驛站5個,黨建示范點18個,黨員先鋒站25個及先鋒長廊17個。
在嘉興科技城,目前已形成了一個“1+2+3N”黨建特色圈。以智立方為中心,紅船聯盟、黨群服務中心為黨群服務基本點,科技城培育了柔電院、未來院、中科檢測等一批創新平臺、科創型孵化企業黨建示范點,覆蓋服務千家科創型企業(平臺)黨建工作。依托規上企業聯盟、黨建品牌創建、青春書記計劃等工作載體,培育了衛星石化、聞泰通訊、新力光電等一批規上企業黨建示范點,引領百家規上企業黨建工作。聚焦鄉村振興、全域秀美、社區自治等中心工作,培育了一批村社區“黨建+”特色圈,引領鄉村振興發展、人民安居樂業。
同時,創新“123”黨建工作模式,針對轄區基層黨組織多、差異大、分布廣等特征,黨工委提出了“123”黨建工作模式。以黨建引領,發揮好黨的領導核心作用,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同時,構建了兩新(云創小鎮)黨建、村(社區)黨建兩大工作載體,以組織單建和聯合建相結合方式,項目建到哪里,黨組織延伸到哪里,實現了組織和工作全覆蓋、規范化運作、常態化保障,使黨的建設與創新平臺建設、科創企業孵化和產業化項目推進同頻共振,全面提升黨的組織和工作覆蓋的質量和水平。
在年初以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嘉興科技城(大橋鎮)兩新黨組織按照“兩手都要硬、兩戰都要贏”的要求,在主動做好本單位疫情防控工作同時,積極發揮自身資源優勢,加強了新冠病毒快速檢測、智能體溫及心電終端醫療設備等方面研發生產,還主動捐款捐物支援疫情防控工作,為疫情防控取得全面勝利和企業復工復產保駕護航,合力把抗擊疫情的“源動力”,轉化為推動發展的“加速度”。
返回頂部- 責編:8037
- 瀏覽:
- 來源:嘉興日報
相關閱讀:
- ·嘉興科技城:一座崛起中的國家一流科技(06/03)
- ·嘉興科技城豎起長三角產業“新地標”(05/14)
- ·嘉興科技城逐夢G60科創走廊(11/27)
- ·嘉興科技城全力沖刺“全年紅” 平臺、(10/31)
- ·嘉興科技城全面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10/21)
- ·嘉興科技城:奮勇爭先爭當建設“首善之(02/28)
- ·嘉興科技城打造一流科技創新產業新城(12/27)
- ·嘉興科技城:從百億產業到百億企業(10/15)
- ·嘉興科技城以科創實力勇挑打造“首善之(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