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高新區(濱江):在建設“重要窗口”新征程中走在前作表率
- 杭州寫字樓網
- 2021/1/22 11:17:31
(原標題:高新區(濱江):在建設“重要窗口”新征程中走在前作表率 記者:孟嬌 通訊員:宋桔麗、肖鱈桐)
濱江進入“兩會”時間。
在變革與成長交匯的2020年,奮斗,在高新區(濱江)的發展畫卷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記——
疫情防控慎終如始、經濟發展逆勢飄紅、科技創新亮點紛呈、城市面貌更具魅力、社會治理全面加強、民生事業蓬勃發展……在這份寫滿“不容易”的高分答卷中,濱江區更是創造了預計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700億元,增長7%以上的亮眼成績,成為高質量發展的一面旗幟。
2021年是建黨100周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高新區(濱江)爭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示范區啟動實施之年。1月21日,濱江區區長李志龍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濱江將緊盯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目標不動搖,牢牢把握長三角一體化、杭州亞運會、自貿試驗區等發展機遇,聚焦聚力高質量、競爭力、現代化,大力推進“產業鏈、創新鏈、服務鏈”三鏈耦合和“產、城、人”深度融合,圍繞“重點項目提速年、重大改革攻堅年、基層組織提質年”,持續做好“產、創、服、城、人”五篇文章,在建設“重要窗口”新征程中走在前、作表率,以優異成績慶祝建黨100周年。
逐夢惟篤行,奮進正當時。奔跑中的濱江將只爭朝夕、破浪前行,為實現“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加快建成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示范區而努力奮斗!
2020 五個“最” 收官“十三五”
2020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透過濱江區兩會這扇窗口,我們看到一個直面挑戰、主動求變的高新區(濱江),一個信心如磐的高新區(濱江),也感受到每一位了不起的奮斗者凝聚成的高新力量、濱江速度。
這是高新區(濱江)被賦予戰略使命最多的五年。
自2020年浙江省自貿區“擴容”后,今年1月15日,高新區(濱江)發布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杭州片區濱江區塊建設方案、36條政策措施和創新清單,加快了高水平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步伐。
事實上,開展自由貿易試驗區差異化探索,只是該區勇擔使命的又一個新篇章。過去五年,躋身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建設序列,肩負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等戰略使命……僅在2020年,高新區(濱江)就獲評為全國首批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試點、全省唯一五星級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為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發展作示范。
這是發展質量最高的五年。
數字是最直觀的表達——五年來,高新區(濱江)全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0.9%,人均生產總值突破5萬美元;規上工業增加值基本實現翻番,尤其是在2020年,依然彰顯了高質量發展的首位度,拿下了不少省市第一名。
比如,去年該區實現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增長14%,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76%,列全市第一,綜合評價總指數居全省首位;全年新增注冊企業數量1.13萬家,增長27.3%,位列全市第一;累計培育上市企業達53家,成為上市企業最密集的地區之一。
盡管疫情打亂了發展節奏,但并沒有影響高新區(濱江)鼓勵和支持創新的決心,去年,這個進入而立之年的國家高新區依然“大手筆”投入,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10%,居全省第一。得益于此,區內全年專利申請量21987件,其中發明專利3874件,增長31.8%,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370件,居全省第一。
這是改革力度最大的五年。
去年,濱江區政府榮獲省政府質量獎組織獎,這也是全省唯一的區縣級政府獲此殊榮。獎杯的背后,是高新區(濱江)服務雙創生態、營造一流營商環境,敢于刀刃向內的一項項改革嘗試。
比如,開展“商事制度改革促進政務環境提升國家級標準化試點”,高新區(濱江)成為全市唯一“親清D小二”上線試點先行區;率先開展“無人智能審批”,行政服務中心壓減窗口60%,相關經驗獲全市推廣;全省試點知識產權“一件事”改革,獲批浙江高新技術產業高價值知識產權培育平臺,中國(杭州)知識產權保護中心正式落地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杭州高新區(濱江)富陽特別合作區,企業創新積分試點、工業綜合體等一個個“濱江首創”“濱江樣板”“濱江經驗”正不斷涌現。
這是產城人融合最深的五年。
2020年,地鐵5、6、7號線的開通運營,濱江又新增了12個站點,濱江已經成為杭州地鐵最密集的城區之一。
據悉,過去五年,濱江區建成地鐵33.2公里、站點18個,建成道路60條、54公里,實現地鐵成網、路網成型。
2022杭州亞運主會場奧體中心“大小蓮花”的建成投用、智慧新天地區塊沿江景觀帶的正式開放等建設推進,讓這座年輕的新城更加宜居宜業宜創,據悉,近五年,每年凈增常住人口近5萬人,35歲以下人口占常住人口59.5%。僅2020年,高新區(濱江)就引進各類人才3.3萬人,增長7%。而在解決人才住房問題方面,其人才房供給量、受益面均居全省第一。
這是濱江人獲得感最強的五年。
過去五年,高新區(濱江)民生保障支出458.69億元。如何讓“民生溫度”轉變為“幸福厚度”?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2020年,高新區(濱江)在全省率先創設?低、海創基地2個產業園區嵌入式公辦幼兒園,投用奧體實驗小學及幼兒園等學校4所,據悉,5年來,該區在教育支出上投入了99.27億元,實現了學?倲捣。
社區環境開始蝶變。加裝電梯開工519臺、完工473臺,列全市第一,發布全省首個《既有住宅加裝電梯技術規范》,形成加梯“濱江經驗”。
此外,高新區(濱江)已經在“家門口”就醫,實現省市醫聯體雙覆蓋、兒科醫聯體全覆蓋,而在住有所居方面,濱江安置房項目全年交付房源2669套、55.29萬平方米,回遷安置2478戶次。
2021 “三大主題年” 開局“十四五”
今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繼續走好具有高新特色、濱江特點的高質量發展之路,邁好開局第一步,高新區(濱江)提出要把握“三新”、抓好“三鏈”,推進“三年”,做好“五篇文章”。把握“三新”,即深刻認識新發展階段、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抓好“三鏈”,則要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圍繞產業鏈創新鏈完善服務鏈;著力推進重點項目提速年、重大改革攻堅年和基層組織提質年“三大主題年”,確保全面完成全年各項目標任務。
做好“產”的文章——瞄準技術交叉、產業融合,建設動能強勁的高新產業集群,打造高質量發展旗幟。
高新區(濱江)將在支柱產業、新興產業、企業梯隊和產業基地四方面進行布局。比如,力爭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營收超3700億元,增速保持在10%以上;強化政策支撐,升級推出“1+X+N”政策體系;做強上市企業“濱江板塊”,新增上市企業不少于8家,動態保持后備企業不少于60家;力爭規上工業企業突破210家。深化實施“高企倍增計劃”,持續擴充“高成長”“硬科技”企業培育庫,新認定國高企不少于350家、瞪羚企業不少于260家,新增注冊企業突破1.2萬家等。
做好“創”的文章——立足自立自強、源頭創新,建設全球數字技術創新策源地,打造雙循環科創樞紐。
進一步加快高能級平臺建設與效能釋放,加強平臺智庫作用,合力破解前沿細分領域創新鏈關鍵堵點。大力引進國家先進技術項目,探索建立工業技術研究院;修訂完善“5050計劃”,發布新一輪人才新政,做優“人才一件事”,推進人才創新創業服務綜合體建設;全年新認定市級以上孵化器、眾創空間20個,在孵企業達3500家。
做好“服”的文章——聚焦數字變革、系統集成,建設全國數字治理示范區,打造一流營商典范。
比如,在政務改革和治理提升方面,高新區(濱江)將探索實行新經濟企業集群注冊制度,加快企業開辦“網上辦”“零見面”國家試點區建設;以“去中心化”改革撬動政務服務全面數字化,打造“24小時不打烊”在線行政服務中心;深化知識產權“一件事”改革;在推進“企業創新積分”試點基礎上,運用區塊鏈技術,完善企業信用與金融監管服務。
大力推進全域智慧交通,率先開展數字道路建設試點;持續推進“一碼解糾紛”“交通事故便捷通”“警源治理”“雪亮工程”等場景提質擴面。
此外,以自貿試驗區建設為主載體,高新區(濱江)也將進行創新,比如開展數字貿易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先行先試;圍繞國家金融科技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引進大型數字貿易平臺企業總部、結算中心,搭建完備數字金融產業體系;積極爭取互聯網醫療機構許可試點等。
做好“城”的文章——圍繞宜居宜業、職住平衡,建設未來風國際范江南韻科技新城,打造美麗杭州樣板。
比如,在放大城市格局、打開城市空間方面,高新區(濱江)將精心打造智慧新天地、白馬湖生態創意城、奧體中心、區政府北等重點片區;以冠山路、浦沿路等貫通為契機,加快鐵路以南區塊各項基礎設施建設;統籌推進留用地開發和街道工業園提升改造。
在提升城市品質和美化城市環境方面,該區也有諸多動作,比如,將高標準建設沿江景觀帶、北塘河畔游步道、江南大道景觀帶,推動濱水綠道互聯互通;以建設全域“未來社區”為目標,打造一批有歸屬感、舒適感和未來感的新型城市功能單元;扎實做好時代河等14條“美麗河道”創建,全年新增綠化面積25萬平方米,建成口袋公園10個等。
做好“人”的文章——堅持普惠兜底、優質均衡,共建共治共享美好家園,打造民生幸福標桿。
今年,高新區(濱江)將在教育、安居、醫療、文體、商貿和保障方面持續加碼。
以教育為例,今年,將大力實施學校建設三年百億行動計劃。除了小學及幼兒園等學校3所、續建白馬湖中學等學校6所外,還將新開工學校14所。此外,該區還將進一步推廣嵌入式幼兒園辦學模式,推進物聯網小鎮、智造供給小鎮嵌入式幼兒園建設。同時,繼續加強與杭二中等名校合作,拓展優質教育資源,辦好國際化學校、國際學校。
數說濱江 “十四五”新藍圖
“十四五”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關鍵五年,作為高質量發展的先行者和排頭兵,高新區(濱江)畫好“設計圖”,明確“施工表”,接下來要這樣干——
一個目標
到2025年,地區生產總值達2600億元,力爭達3000億元,財政總收入突破500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突破250億元,火炬營收超萬億元,國家高新區第一方陣地位更加鞏固,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初具形態,率先基本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示范區。
“三個濱江”
濱江區政府報告提到,高新區(濱江)要建設更高水平的“創新濱江”“數字濱江”和“國際濱江”,并對“更高水平”進行了具體量化——
擁有創業孵化載體150家、國高企3000家、上市企業100家,萬人有效發明專利450件,涌現出一批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科技成果。
數字經濟、數字政府、數字社會建設一體推進,數字經濟核心產業主營業務收入超6000億元,數字治理場景不斷涌現,“一腦管全城”成為現實,“互聯網+”政務服務全面推行。
自貿試驗區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基本形成高水平開放型經濟體系,平均每年實際利用外資不少于7.5億美元,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基本形成。
返回頂部- 責編:8037
- 瀏覽:
- 來源:杭州日報
相關閱讀:
- ·高新區(濱江):推進“六大行動” 建設一(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