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寧波城市發展目標的演變
- 杭州寫字樓網
- 2012/4/18 13:37:53
港口是寧波發展的生命線,也是寧波最大的優勢所在。改革開放以來,寧波把城市的發展目標與港口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并根據不同的時代,提出了具有時代特征的城市發展目標。
一、1980-1994年:為寧波城市發展目標名稱的確立階段
1、1980年,市第五次黨代會首次提出建設現代化港口
寧波由海防重鎮向港口城市的轉變早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前就已開始。1974年1月,寧波開始建設鎮海港區。1978年12月,成立寧波港務管理局,統一建設管理寧波、鎮海、北侖三個港區。1979年1月,北侖港區被確立為國家重點開發的國際深水中轉港,并于6月獲準對外開放;在此背景下,寧波在1980年7月召開市第五次黨代會。會議明確今后的奮斗目標是為盡快把寧波市建設成為現代化的港口而努力奮斗。會后,根據市第五次黨代會的要求,寧波開工建設了浙江煉油廠、鎮海發電廠、北侖發電廠、杭甬高速公路等一大批重大基礎設施。
這一時期,寧波主要圍繞“港口”大做文章,但“城市”還沒有凸顯出來成為發展目標的中心詞。
2、1984年,市第六次黨代會首次提出建設現代化港口城市
隨著港口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的步伐加快,寧波在1984年7月召開第六次黨代會。會議的主題是進一步動員起來,為振興寧波經濟,加速現代化港口城市的建設而奮斗,并明確今后的奮斗目標是努力把寧波建設成浙江的重要工業基地和以加工工業、國際轉口貿易為中心的綜合性的現代化港口城市。
市第六次黨代會提出加速建設現代化港口城市表明,“城市”開始成為寧波發展目標的中心詞,寧波城市的發展目標由“現代化港口”開始轉變為“現代化港口城市”。
3、1994年,市第八次黨代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港口城市
1988年,寧波獲得對外進出口經營權。1992年1月,國家核心輪班寧波至美國東海岸集裝箱干線開通。1992年11月,國務院批準建立寧波保稅區。1993年3月開發大榭島,實行經濟技術開發區政策。通過港口基礎設施建設和對外開放的帶動,寧波基本形成了石化、電力、鋼鐵、造紙、建材等臨港工業體系。
根據寧波當時開放的大好形勢,1994年6月,寧波召開市第八次黨代會。會議的主題是解放思想、銳意開拓,為把寧波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港口城市而奮斗,主要目標是繼續深化和實施“以港興市,以市促港”的發展戰略,把寧波建設成為經濟實力雄厚、對外開放度高、科學文化發達、人民生活富裕、社會風氣良好、城鄉環境優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港口城市。市第八次黨代會根據寧波城市發展的變化,在第六次黨代會提出發展目標的基礎上,增加了“國際”兩個字,凸顯了寧波的開放和門戶地位,使寧波城市的發展目標從“現代化港口城市”轉變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港口城市”。
二、1999-2012年:為寧波城市發展目標內涵的完善階段
1、1999年,市第九次黨代會明確提出建成以基本實現現代化為核心目標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港口城市
在即將邁入新世紀之機,現代化成為當時國內外討論的一個熱點。1998年10月,中央領導要求我省沿海發達地區率先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后來又要求“認真總結過去,努力開拓未來,力爭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為此,1998年省第十次黨代會根據浙江發展實際提出,到2020年浙江提前基本實現現代化。
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的要求并根據寧波經濟社會發展實際,1999年5月,市第九次黨代會提出到2020年,全市基本實現現代化,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指標分別超過或達到目前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港口城市。市第九次黨代會的一個明顯的特點是,把經濟社會發展指標作為城市發展目標的重要內容,凸現了現代化國際港口城市中“現代化”的內涵。
返回頂部- 責編:8037
- 瀏覽:
- 來源:寧波日報
相關閱讀:
- ·杭州余杭城市建設迎來宏圖巨變 融入長(09/25)
- ·“甬”立潮頭 寧波城市建設再出發(08/22)
- ·全國首個!義烏發布標準城市建設規劃(08/02)
- ·杭州富陽18個重大項目集中開工(04/23)
- ·杭州蕭山新灣街道全力打造“江東樞紐,(04/22)
- ·杭州江干區要打造“全域擁江”城市空間(03/27)
- ·五大重點產業進一步打響杭州余杭“全域(03/07)
- ·拱墅區公布城市開發建設三年計劃 到20(01/09)
- ·杭州城市建設大步邁上新臺階(09/15)
- ·杭州打造11個“次中心”(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