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東區以海商精神重塑都市文化
- 杭州寫字樓網
- 2013/11/26 13:56:23
11月22日上午,寧波海商文化周高端對話在和豐創意廣場珍珠貝舉行。
11月22日下午,費氏費金綸第五代后人費宥給曙光小學學生講解浙海常關遺址的故事。
浪舶風帆,來自天際。從古至今,寧波的海上商業活動興盛不衰,三江口則是海船聚集之地。而作為海河聯通、得天獨厚的江東,更是自古以來有著深厚的海商文化底蘊。
然而,現如今江東區該如何順應歷史發展潮流,深入挖掘這些文化歷史遺存,凝練其精神內涵與當代價值,并引領現代海洋高端服務業與文化創意發展呢?
11月22日上午,寧波海商文化高端對話在和豐創意廣場珍珠貝隆重舉行,2013寧波海商文化周正式拉開帷幕,活動還包含浙海常關遺址揭牌,海商老照片、老故事、微電影劇本征集,海商動漫作品展播等多項重大活動。
江東區力圖培育以海商精神為核心價值觀的都市文化,為其“兩強兩品”戰略尋求文化支撐,也為寧波建設海洋經濟核心示范區和文化強市扮演領跑者的角色,可謂是“謀全市之事,立江東之魂”。
在本屆海商文化周期間,多位專家為江東區海洋經濟文化號脈、十方劇種聚江東、老照片拾起江東海商老回憶……眾多市民共同感受昔日甬商不朽輝煌,共享海商文化盛宴。
緣起
海商文化是打造江東都市文化品牌的重要抓手
近年來,江東區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十分注重文化內涵的挖掘和培育。2012年初,江東區委在第八次黨代會上,提出了這樣的具體目標:“今后五年江東要打造都市文化特色區,主題文化充分彰顯,文化品位和都市魅力顯著增強。”而江東區源遠流長的海商文化,亦成為打造特色都市文化重要抓手的不二之選。
從唐代就躋身于中國三大名港之列,南宋江東市鎮就頗具雛形及三江口造船業蓬勃發展,到元代港口貿易遍及歐亞非三大洲,明代雖海禁,但依然成為南北貨運樞紐,再到清代在此設立“全國四大海關”之浙海關……寧波尤其是江東區,在海商文化的探索和創造中,不但不斷豐富其內涵,還留下了很多寶貴的歷史文化遺存,如安慶會館、浙海常關、和豐紗廠等,成為了寧波海商文化中極為重要的一隅。
江東區委、區政府確立了“弘揚海商文化、引領都市時尚”主基調,提出要緊緊圍繞“海商”、“時尚”等元素,結合歷史文化基礎和特色文化積淀,舉辦海商文化主題活動。
為此,江東區有關部門積極組織相關調研,依托專業機構和市內外專家,多方研討,聽取意見建議。各方一致認為,江東區是國內唯一匯集大運河和海上絲綢之路申遺的城市區域,并有寧波幫的底蘊和現代化國際港口作依托,其海商文化真實反映了江東的歷史文化積淀,也代表了未來發展航向。
而舉辦2013寧波海商文化周,以充分挖掘海商文化內涵,傳承江東歷史文脈,積極開展文化研討與對話、文化活動與展示、文化宣傳與氛圍營造,將有利于塑造具有江東特色的都市文化品牌。
演繹
市民盡享戲曲展、對話、圖片展等海商文化盛宴
“3天里,來看戲的市民一天比一天多,第一天大概80人,第二天大概有100人了。”慶安會館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11月21日晚,本次文化周的重頭戲———中國十大商幫戲曲展演活動在慶安會館開幕,京劇、黃梅戲、昆劇、越劇、甬劇等全國十大商幫地方代表性戲劇的經典劇目輪番上演,受到了戲迷們的熱烈追捧。
11月22日上午,在和豐創意廣場珍珠貝舉行的海商文化高端對話上,也是座無虛席、人頭攢動。多位從事主題文化、海洋經濟研究的國內知名專家,從城市、文化、經濟等多角度,作了一場精彩絕倫的海商文化及海洋研究領域的主題研究宣講。
江東區究竟該如何“聚焦特色,營造氛圍,提升海商文化影響力”?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蒯大申等紛紛提出了自己的建議與看法。
對話現場,還播放了海商動漫作品,通過兩位可愛的卡通人物“穿越時空”,生動地講述了靈橋的前世傳奇,為一場嚴肅的高端對話注入了一絲輕松愉快。
當天下午,和豐創意廣場上的一張張老照片,則真實地再現了寧波江東近百年的城市變遷與江東人的生活點滴。上世紀40年代的靈橋、1907年的和豐紗廠、上世紀60年代的三江口……一張張泛黃的老照片讓寧波市民重回歷史上的寧波,感受昔日寧波海外商人的足跡。
此次海商文化周的“老照片巡回展”共展示了近200張凸顯江東海商文化的老照片。這些老照片都極為珍貴,早在8月份,江東區文聯就向全市發起了征集活動,歷時2個月。在征集活動中,市民主動積極配合,不少居民拿出了自己收藏的老照片,任工作人員挑選,其中還有一位居住在香港的市民以郵件方式寄來了他手頭的老照片。
下一步,江東區還將在各街道社區繼續舉行海商老照片、老故事巡回展,開展“知海商·話海商”故事比賽和海商文化之旅手冊發布等一系列活動。
創新
未來江東將打造“服務港”、“創意城”與“都市夢”
千年傳承,百年蛻變。近年來,江東用不斷創新的局面與成績,為海商文化注入了新的精神內涵。
江東把現代服務業作為轉型升級的主攻方向,以大產業、大平臺、大項目、大企業為抓手,貿易會展、航運物流、金融服務、文化創意等現代海商和文化經濟快速發展,成為區域主導產業。
如今,22家市級以上金融機構和全市70%以上的會展企業集聚江東,多家世界500強企業紛紛入駐江東。樓宇經濟、總部經濟駛入快車道,全區商務樓宇面積290萬平方米,截至去年已有稅收億元樓宇7幢,千萬元樓宇45幢。近200家總部企業貢獻江東三成財政收入。
面向未來,江東將加快打造都市文化特色區,著力培育主題文化,全力展現都市文化特色。
為此,江東選擇了多條實現路徑,即以打造“服務港”、“創意城”、“都市夢”為三大目標,以“產業支撐、文化激活、平臺構建、體制創新”為四大戰略,并積極參與五大核心平臺的建設,為江東建設成為寧波現代化國際港口城市核心功能承載區提供強有力的文化支撐。
“服務港”目標的提出,既是對國家及省市海洋戰略,也是對江東區構建以海洋高端服務業為主體,金融服務、航運物流、會展貿易、專業服務、現代商貿和文化創意六大服務業全面發展的新格局的積極回應。
“創意城”則是要建設一批創意景觀和文化地標,開發一批文化創意旅游產品,培育一批文化與科技緊密融合的創意產業,將江東區打造成寧波文化創意產業的高地。
“都市夢”更是凝聚了幾代江東人的夙愿,它既是對江東當今繁榮昌盛的生動寫照,更是對未來美好生活的熱切期盼。
浙海常關遺址碑揭牌
11月22日下午,在曙光小學近40名小學生的見證下,江東區舉行了浙海常關遺址碑揭牌儀式。據悉,這是中國最早的海關之一。
據史料記載,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清政府在廣東、福建、浙江、江蘇4個貿易口岸設置了4個海關,以管理來往商船,負責征收賦稅。浙江海關,驗關的關口就設在江東的包家道頭,史稱浙海關,后來叫浙海常關,海關署則設在鼓樓邊董廟西側。3年后,浙海關又在寧波和定海各設分關。鴉片戰爭后,“五口通商”的口岸城市成立新海關。寧波新海關建于江北中馬路166號的浙海關,俗稱“洋關”,江東原海關為浙海常關或舊關。
可惜的是,1993年浙海常關因為舊城改造被拆除。它所在的位置,是今天江東北路的中國人民銀行、金光中心等一帶。目前,浙海常關的模型,正在慶安會館展出,有興趣的市民可前往參觀。
當天讓小學生們驚喜的是,除了見證了浙海常關遺址揭牌,他們還拿到了《海商印跡》一書,里面的海商老照片與老故事讓他們愛不釋手。
據了解,《海商印跡》一書,呈現了早期三江口商貿的繁華景象,追尋了慶安會館、靈橋等古建筑的歷史蹤跡,搜集了俞佐宸、李惠利等海商代表的動人故事,共選取了其中富有代表性的8篇老故事和數十張老照片,以圖文并茂的形式,讓讀者在趣味中了解寧波海商文化濃厚的歷史底蘊和人文風情。
返回頂部- 責編:8037
- 瀏覽:
- 來源:東南商報
相關閱讀:
- ·未來三年寧波中心城區將實施十大提升工(02/21)
- ·江北灣頭打造“九島一心”休閑商務區(09/23)
- ·從“寧波幫”到“幫寧波” 寧波都市圈(09/05)
- ·新江橋全面開建 建成后將成三江口又一(07/22)
- ·寧波三江口將矗立240米高新地標(06/07)
- ·綠地集團將在寧波三江口建240米高樓(02/04)
- ·寧波三江口標志性建筑將重回市民生活(01/15)
- ·寧波三江口核心區改造提升規劃確定(04/27)
- ·三江口擬樹寧波全新形象標志(08/30)
- ·三江口將成為寧波真正的“綠心”(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