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寧波經濟發展的突破口
- 杭州寫字樓網
- 2014/3/3 13:08:38
主持人:李磊明
嘉 賓:方建新(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吳向鵬(寧波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研究員)
劉艷彬(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副教授)
童明榮(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博士)
主持人:年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切實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社會和諧穩定。”經濟發展模式將從以速度為導向轉向以質量和效益為導向。我市經濟經過30多年的快速發展,目前已進入發展模式轉型期、資源環境制約期、科技進步加快期,在新的起點上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新思路、新舉措,尋找新突破、新優勢。不久前召開的全市經濟工作會議全面部署了“雙驅動四治理”,堅持改革和創新驅動,抓好生態、城鎮、社會和軟環境治理,這是具有寧波特點的改革措施。如何更好地推進“雙驅動四治理”,提升寧波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本期“理論圓桌”約請幾位學者,進行深入探討,為寧波經濟發展尋找突破口。
積極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劉艷彬:對于寧波來說,積極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未來經濟發展戰略的主線。當前,全球經濟正處在大變革、大調整時期,來自發達國家“再工業化”和新興經濟體的同質化競爭壓力正不斷加大,國內經濟正處在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經濟增速放緩,下行壓力增大。我市經濟發展長期積累的結構性、素質性矛盾進一步顯現,原來以低端產業、低附加值產品、低層次技術、低價格競爭和高投入、高消耗為主的經濟發展路子難以為繼,正面臨著嚴峻挑戰。加快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勢在必行。
加快經濟結構轉型升級要立足于轉產業。著力發展戰略性產新興業和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現代農業,以不斷提高產業層次。根據國家發展戰略和寧波實際,按照“4+4+4”產業發展規劃要求,加快發展新材料、新能源、新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等四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探索發展節能環保、生命健康、海洋高技術、設計創意等四大新興產業,提升發展石化、汽車及零部件、紡織服裝、電工電器等四大傳統優勢產業。著力引進和培育一批符合產業導向的優質產業項目,以增量促結構調整;同時,要制定政策措施淘汰一批高耗能、高污染的產業,轉移一批產能過剩、效益較差、技術落后的產業,以騰出新產業發展的空間。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特別是要加快體現中心城市功能的金融、貿易、科技、教育、文化和現代物流等高端服務業。要著力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大力發展高效農業、規模農業、生態農業,實現農業生產方式現代化。
加快經濟結構轉型升級要立足于升技術。加快建立和完善以企業為主體的產業技術創新體系,著力提升產業技術水平。引導全社會加大科技創新投入,重點支持核心技術突破、創新載體建設、科技金融、科技服務業等,全面提升科技創新能力。鼓勵企業建立研發中心和實驗室,推進企業原創性知識生產能力建設,實施企業技術跨越戰略。支持創新能力強,集基礎研究、應用研究、產業化為一體的新型科研機構與企業合作,促進產學研用相結合。加大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力度,建設現代化科技孵化基地。實施科技型中小企業重點培育計劃,在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選擇擁有自主知識產權關鍵技術的中小企業作為重點培育對象,在研發服務、投融資服務、知識產權服務等方面予以重點支持。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通過研發資金和投融資支持,支持企業作為科技成果產業化的實施主體,承接高校、科研機構及其研發人員的科技成果。
加快經濟結構轉型升級要立足于強保障。著力加強科技服務體系建設,建設一批重點領域的產業技術創新服務平臺,完善標準、計量和檢驗檢測技術基礎支撐體系,加快建設以國家級檢測機構為核心、社會資源共建共享的檢驗檢測服務體系。著力加強金融保障,推動科技與金融相結合,打造企業成長全周期的金融服務鏈。通過政策引導、資金參股、風險補償、稅收優惠等手段,鼓勵發展天使投資、種子基金,集聚海內外各類創業投資基金、股權投資基金、產業基金,為企業科技創新服務。搭建科技型中小企業投融資服務平臺,鼓勵發展小額貸款、融資擔保、融資租賃。加快發展商業銀行專營服務機構,促進投貸聯動,鼓勵信用互助、科技保險等金融創新。深化體制改革,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建立完善公開、公平的市場交易體系,放寬非公企業行業進入門檻,給予企業以公平競爭的環境。促進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規范企業經營管理方式。要加強企業人才保障,加強高水平領軍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培養,引進海外優秀人才。
努力防控化解企業各類風險
方建新:在當前國際、國內市場形勢趨緊的背景下,我市要著力防范和化解企業運行面臨的各類風險。企業是國民經濟的細胞,企業穩,整個經濟體系才能穩,社會體系也才能穩。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運行應當遵循市場規律,有些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理所應當被淘汰,但是過多的企業由于種種外部風險因素陷入困境,帶來眾多經濟和社會問題,這就應當引起政府部門高度重視,并努力防范和化解。當前企業面臨的主要風險有財務風險、市場風險、技術風險、政策風險、成本風險等。
財務風險是當前一些企業,特別是中小型傳統產業企業所面臨的最嚴重的風險。在市場形勢、貨幣政策等多方面因素趨緊的情況下,目前我市已有少數企業出現了資金運轉困難,甚至資金鏈斷裂,處于破產倒閉的邊緣。當前產生企業財務風險的主要來源有以下幾方面:一是企業投資方向過多、過散,特別是一些企業投資于非自己主業領域,由于市場形勢轉變,資金難以及時回收而出現困難;二是由于企業互保、聯保,因某個擔保圈內的企業出現債務問題而受到牽連,資金被封,而出現暫時性的資金周轉困難;三是由于產品市場形勢轉變,產品生產成本上升,價格下降,成品庫存,而導致資金困難。近期這些財務風險有擴散和加重趨勢,需引起高度重視。在陷入財務危機的企業中,除了有部分由于產品技術落后、政策受限,或經營管理混亂所造成,還有很大部分企業本身生產經營并沒多大問題,而僅僅是因為投資和擔保不當出現資金困難,這部分企業應當采取一定的措施和辦法給予解困。
市場風險也是當前企業面臨的重大風險。它是企業產品由于受到國內外市場需求變化而導致銷路受阻所產生的企業經營風險。特別是在目前外貿形勢不佳的情況下,這種風險在不斷擴大。在我市的眾多中小傳統產業企業中,出現這一問題的為數不少。我市許多中小工業企業多以產品外銷為主,一旦出口受阻,產品銷路就會大受影響。外銷產品轉內銷存在營銷渠道、營銷模式、市場環境等多方面制約。在目前國際市場需求不旺、國際貿易制裁增多、國外市場環境惡化等多重因素影響下,許多傳統出口產品制造企業生存狀況趨于惡化。加上能源、原材料價格劇烈波動、勞動力成本上升、企業融資成本上升等因素,導致企業經營困難越來越大。這類企業有其被逐步淘汰的必然性,但如能整合重組,成功轉型,仍有很大的經濟和社會意義,需要政府加以積極引導。
技術風險對當前眾多制造業企業來說,應當引起高度重視。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推動下,產業技術日新月異,新產品、新技術不斷出現,產品更新不斷加快,企業面臨的技術風險也越來越大。一個企業很少能夠憑借某項專門技術長期霸占市場,這就需要企業加快技術創新。我市眾多中小傳統產業企業總體技術能力不強,生產制造以技術中小端產品或貼牌產品為主,所承受的技術風險就更大。一旦有新的生產技術或更好的替代產品出現,就會在競爭中處于十分不利的地位。目前我市制造業企業中,由于技術落后而被驅逐出市場的并不鮮見。這類企業應當在技術和管理上給予幫助和引導,促使其轉型升級。
政策風險對當前企業經營來講也應十分重視。政府政策導向的變化會對一些企業帶來利好,也會對另一些企業帶來壓力。特別是產業政策、稅收政策、環保政策、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等政策變化會對企業經營帶來很大影響。如產業政策,國家鼓勵發展七大類新興戰略性產業,在這些產業領域的企業就會更多地得到政策支持。再如環保政策,一些能耗大、排放多、污染重的生產企業會受到越來越多的環保政策制約,并被驅逐和淘汰。再如銀行信貸政策,企業流動資金貸款,轉期續貸由先審后還變為先還后審之后,企業資金轉周風險就加大了。還有稅收政策、財政政策等的變化也會對企業經營帶來很大影響。對這類情況,政府應當加大宣傳力度,疏通信息渠道,積極加以引導。
成本風險對我市企業來說也是很大的風險因素。隨著新的《勞動合同法》的實施,用工成本逐步上升。隨著資金緊缺,融資成本不斷上升。隨著更加嚴厲的環保政策的實施,排污及處理成本也不斷上升。還有能源、原材料成本、企業用地成本、用水用電成本等也在不斷上升。對一些耗能大、占地多、用工多的傳統產業來說,生產成本壓力尤其沉重。生產成本的不斷上升,使企業的盈利空間不斷縮小,直至無利可圖,企業無法繼續經營。對這類企業也應加強引導,通過技術改造、產業轉型來求得新生。
面對以上種種風險,企業自身首先必須積極進取,認真應對。作為地方政府部門也應當有所作為,積極加以引導和幫助。一是進一步建立健全公共服務平臺,如信息咨詢服務平臺、社會服務平臺、技術和人才服務平臺、檢測檢驗服務平臺等,為企業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務,營造更好的經營環境。二是要疏理政策,清除不合理的政策和規定,特別是對企業不公平、不公正的政策和規定,著力減少和清除不合理的企業負擔,營造公開、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三要轉變政府職能,改進政府服務,建立和完善服務企業的長效機制。
返回頂部- 責編:8037
- 瀏覽:
- 來源:寧波日報
相關閱讀:
- ·杭州大廈十年“躍城記” 打造商貿國企(09/11)
- ·杭州堅持數字經濟與工業經濟相融并進 (05/27)
- ·嘉興秀洲搶抓機遇打造數字經濟發展高地(05/23)
- ·浙江省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初顯成效(04/30)
- ·中小企業管理升級迫在眉睫(04/18)
- ·寧波這家老牌百貨徹底“改頭換面”(03/25)
- ·杭州西湖區創新創業跑出“加速度”(03/18)
- ·產業互聯網成“兩會”熱詞(03/14)
- ·充分釋放浙江數字經濟動能(03/11)
- ·“雙十大”項目成杭州瓜瀝產業轉型升級(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