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們,把企業賣掉吧
導語:
企業不好過,資不抵債是常態;
沒人、沒錢、沒前景;
老資源不再好用。
老板們,不行就把企業賣掉吧。
合效策劃幫你分析1個趨勢、2個標準、3個方法。
先看個新聞:夫妻倆都是名校研究生,在深圳有著體面的工作,有房有車有兒有女,白領夫婦還是選擇了賣房、舉家離開深圳,回到1000公里外的江城武漢,開始另一種生活。深圳的兩居--60平,換回了武漢的4套房--3套學區,1套金融中心。多好啊,老板們,趕緊謀劃謀劃,趁著價高把企業賣掉,開啟你釣魚、旅游、打高爾夫的悠閑生活吧。
變天了
中國經濟激蕩三十八年,各行各業迅猛成長,成就了社會的發展,也成就了一大批企業與企業家。與其說老板成就了企業,不如說環境成就了老板。表面上看,企業的成功在于地政關系/行業選擇/老板魄力等等因素,但合效總經理孫煜認為,眾多企業的成功在于中國這個大火箭的騰飛。不管哪行哪業,基本上整個老板階層都處在中國經濟突飛猛進的風口上,不成功都難。
現在,變天了,企業成長邏輯不再是老三樣。中國經濟處在L型發展階段,不斷探底,而后在底部會保持相對長期的調整。人口紅利基本釋放完畢,大環境的增長由量的驅動轉化為質的提高。具體到微觀的企業上,則是由機遇引領增長轉化為能力帶動成長。堅持老方法,三板斧,沒做好轉換思路的老板,趕緊借著供給側改革的春風,把企業賣掉吧。要不主動被整合,要不被動被淘汰。
沒能力就沒價值
要不要把企業賣掉,合效策劃給你兩個指標參謀參謀。
指標一:行業與趨勢的匹配度
老板先睜大眼睛,去瞅瞅你處于什么樣的行業,這個行業在未來的5年、10年是怎么一個趨勢。做煤炭貿易的,再好做,也還是趕緊洗洗睡吧;做大健康、做社區物業的,再難做,最好再撐兩天,試試轉轉型、招招人,或者做做策劃。建議,老板們多出國看看,多讀讀十三五規劃。
指標二:企業與行業關鍵成功因素的匹配度
行業不好不壞,總體偏平穩還是大部分企業的現狀。那你就去看看你的企業,看啥呢,別光看人數/規模/銷售額這些讓自己嗨的指標,而去看看行業的關鍵能力。所謂行業關鍵能力就是這個行業內決定生死的關鍵因素。做快消品的,最關鍵的就是你的營銷能力;做新產品的,最關鍵的就是你的創新研發能力;做生產的,最關鍵的往往是你的效率能力。要是你的企業現有能力與行業關鍵競爭因素吻合度不高,那么,就是走偏了。走偏了的路子,只會越走越窄,即使眼前好過,五年十年后也會越來越難。
如何把企業賣掉
老板們,往往是被端送雞湯最多的群體。每個人都在講要有格局,要有企業家思想。但,孫煜認為,老板們除了企業家思維還要有投資人思維。企業家思維是把企業當兒子養,投資人思維是把企業當豬養。關于如何把企業賣掉,提供三個方法。
方法一:賣給自己
眾多企業,是老板從一輛三輪車、一個路邊攤一點點拉扯起來的,放不下,那就把企業賣給自己吧。這時候你要幾個轉變:轉變心態,再創業。不管你是三十歲還是六十歲,都得換大腦,先把心態調整過來,拒絕改變就是拒絕成長老思路不好用了就別繼續去修補,直接引進新思路,把腦袋放開、把心態放開、把思路放開、把格局放開;轉變能力,再創業。若企業的核心能力與行業關鍵成功因素不匹配,你就必須考慮重新發育能力,首要的是發育組織能力。例如:快消企業,趕緊完善你的市場部職能,發育你的公關部職能,強化你的互聯網職能,別總考慮經銷商關系管理了。
方法二:賣給合伙人
只要企業成功了,那么老板必定是個合格的創業者,但不一定是個合格的管理者。企業初創期是野蠻成長,需要的領導人是具有冒險精神/雷厲風行。但,企業到了一定體量之后,企業需要的是有計劃的成長,流程化、規范化、科學化。企業在初創期與成熟期的成長邏輯不同,據合效策劃觀察,往往企業到達一定體量之后,阻礙企業成長最大的因素是老板。
此時,最好的方式是引進事業合伙人,而不只是簡單的聘請職業經理人。不管企業是否上市,老板都要逐漸完成從總經理到董事總經理再到董事長的過程。
方法三:賣給別人
任何一個行業從初生到井噴再到逐漸成熟,伴隨著行業內競爭格局的變化,直觀的反映在企業數量上。行業導入期,企業數量較少,利潤豐厚;行業成長期,企業數量井噴,利潤攤薄;行業成熟期,企業數量再次減少,領導者主導行業內整合,不斷兼并擴張,成為巨頭,少數企業退守一方,做精做小。行業成熟期,在高點上主動選擇被整合恰恰是明智的一個戰略選擇,當有談判條件的時候賣掉,遠好于垂死掙扎后被吞并。可以通過尋找企業內龍頭企業賣掉,可以尋找想往下游延伸的上游企業賣掉,也可以通過上市融資逐漸賣掉。
孫煜認為:發展只是企業戰略的主題之一。在合適的時機賣掉更是考驗老板智慧的時候。